2021年8月13日

新技术应用对博物馆的改变与影响

作者 讲解员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正在博物馆中,被广泛应用,促进了博物馆发展,提升了观众参观体验,带给博物馆的变化和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还会有更多新技术被引入到博物馆,因此有必要对博物馆新技术应用的变化趋势、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必要探讨,以期推动新技术在博物馆中更好地应用。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museums:Newapproaches,newpublics)”。在超级互联的技术时代,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完成社会的期待,正在不断完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功能,积极提升连接社会、服务大众的能力水平,这其中新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新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已经在很多方面有效地提升了博物馆工作,也在许多方面改变着博物馆,影响着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博物馆在引入新技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这里仅就其中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阐述、分析和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与新技术

技术应用对博物馆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有效提升是十分明显的,这里仅从与公众服务比较密切相关的技术应用入手,就能发现技术正在让博物馆更好地接近观众,认识观众,服务观众,以至于可以把博物馆的影响,一直延伸到场馆以外的时空。

(―)让观众的参观感受更加美好

很多文物由于其本身的珍贵性、脆弱性,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近距离观赏或触摸,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参观体验,但是通过数字技术、图像虚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结合,可以让那些珍贵文物的数字模型或复制品,全景式呈现给观众,互动式交由观众操控,让观众可以亲密体验高仿真文物,也是对观众提高参观体验的很好的呈现方式,正在成为许多博物馆引入的新技术。苏州博物馆、长沙博物馆等10余家博物馆与公司合作开发的云观博APP,已经推出了更具个性化、趣味性、方言版的视听导览讲解服务,观众通过手机扫描文物,在移动设备端就可以看到720度的全景式虚拟文物图像,比人眼直接观看,角度更加全面,画面更立体,局部细节还可以加入特效,把重点部分加以突出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正在让博物馆观众的体验,参与感増强。尽管虚拟技术高昂的开发费用,让这项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制约。但还是有些博物馆已经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并且在一些重要的展览展示中,超现实重现了一些已经无法看到场景和文物,带给参观者非常直观的体验。

(二)让博物馆对观众有更多了解

博物馆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藏品的征集、保管、修复、展示和研究方面,本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博物馆观众增长,对访客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越来越显得有必要,这既是博物馆提高对观众服务质量必不可少依据,而且是博物馆提升展览展示运营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快速普及应用,也为博物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带来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和现实可能。新技术发展让博物馆应用技术手段,在更好地为观众提供参观体验的同时,也能够同时记录和整合相关数据,并通过设置程序化的计算,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生成可视化的结果,让博物馆的管理者、藏品研究者、保管者、策展人更直观了解运营和服务中的变化趋势,以便博物馆及时加以应对。

恒达公司研制的智慧导览笔,在很多博物馆中的应用,已经可以为博物馆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服务;浙江省博物馆研发的微信小程序语音导览,在服务观众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为博物馆了解观众兴趣点,提供更为直观、实时、准确的数据监测和分析;云观博APP可以根据观众兴趣特点,引导观众参观相关展览或展品,推荐观众可能感兴趣的文创产品等等,另外,这些数据可以让博物馆了解到观众的游览方式,博物馆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的观众参观需求’作为博物馆改进工作的参考,可以有效改善博物馆布展工作和引导观众的盲目性。

(三)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基于个性化的学习,已经成为教育行业改革方向。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博物馆还是以提供标准化的解说词、一对多式的讲解服务为主要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博物馆在讲解配备方面人员有限,更重要的是对讲解服务认识不到位。现在,技术进步也让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导览服务,正在成为可能,大数据让博物馆更了解每一名观众的个性,云计算让对观众的画像更加准确,人工智能正在让导览服务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需求针对性。通过新技术,甚至可以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展品,搭建虚拟展览,设计开发属于自己的网络博物馆。观众的这些创意,会让博物馆在展览和博物馆的构建过程中,受到很多很好的启发。基于智能化加定位的技术,可以让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变得越来越成为可能。定位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定位技术的普及应用,已经可以让博物馆通过室内外的定位技术,准确了解观众的位置信息,这将会给博物馆服务带来很大影响。比如,博物馆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展览布局,分流观众,发送基于位置的信息。定位技术+智能导览功能,还可以让观众自主设计个性化的参观路线。

(四)让博物馆文创产品更有针对性

博物馆不仅是参观者吸收知识的学习场所,还应该是学习者创造知识和信息的空间,围绕培养参观者创新学习的活动,也应该成为博物馆拓展服务宽度的方向。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开始重视基于藏品资源的衍生品的开发工作,一些文创产品丰富的博物馆,甚至把文创产品商店比作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室。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博物馆开展观众创意体验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和选择。比如3D打印技术,让观众有机会亲身体验数字技术,带给创意实现的可能和乐趣。但国内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大多数来自于博物馆人员或合作公司人员的创意产品,当然,从广义上讲,他们也是参观者之一,然而,更多广大观众还是无法参与到这种创造创新之中的,未来也许应该给其他观众提供一种可能,也能让他们可以参与到这种创意产品的创新活动中来,即使是大多数观众的“创意”不成熟,但至少也可以让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人员,了解观众对哪些创意点感兴趣。

二、新技术带给博物馆的改变

新技术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博物馆,实现改进工作、提升服务的变化,甚至有些新技术的创新发展,还在改变着博物馆办馆思路、服务理念、认知态度。

(一)博物馆更加重视参观者的经验

过去的博物馆仅仅把观众当成学习者,而把自己当成是藏品权威信息发布者,其实,观众既是参观者、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信息发布者,而且很多观众生成的信息,可能对博物馆丰富藏品信息是有用的,这些信息甚至可能是博物馆所没有意识到,甚至可能是对其他观众更有用的信息。因此’博物馆有必要将这些信息通过一种便捷的方式,记录下来,共享出去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帮助博物馆,通过社区功能实现信息的记录和共享。实现这一目标,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博物馆内对于这一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于技术结果的实际运用效果。这需要博物馆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以及能够熟练使用技术的能力,因此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博物馆需要重构与观众的互动关系

移动设备普及和应用,不仅在改变着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还将改变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方式,移动应用终端设备的普及,让博物馆的人工导览、语音导览升级成为了智能导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博物馆更加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要,接待服务也会变得更加主动和有针对性。伴随着技术进步,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项目日益丰富,博物馆也可以获得观众的独到见解,从而丰富博物馆对藏品的更广泛认识。社交平台正在带动更多观众深度参与博物馆互动体验。博物馆也可以获得观众的独到见解,从而丰富博物馆对藏品的更广泛认识,社交平台正在带动更多观众深度参与博物馆互动体验。参与式互动交流,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关注分享体验、搜索信息、交流讨论,已经成为博物馆加强与社会公众互动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不得不面对的改变。让参观者、学习者参与到博物馆的藏品展示选择和展览设计,这已经成为博物馆未来增强与社会互动交流的发展趋势。

(三)博物馆正改变对待新技术的态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必须适应这种形势和趋势的变化,通过手机扫码看文物,通过手机拍摄自己喜欢的文物,通过手机分享自己参观博物馆的体验,通过手机查看和自己有同样兴趣的游客,通过手机对感兴趣的藏品做评价等等,这既是现在观众习惯,也成为博物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博物馆既要认识到移动化的趋势和潮流,在该改变的地方积极做出改变,但也要理性分析、客观研究、有效引导观众合理使用移动工具,让移动工具成为观众更好参观的助手和服务器,而不能成为影响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博物馆环境学习和藏品直观感觉的障碍。在博物馆使用手机,已经是博物馆不得不屈从于技术趋势的改变。但是,博物馆不能仅仅屈从和迎合这种趋势,还应该引导和改变,观众在博物馆使用手机的方式,应该通过我们的服务包括移动设备上的服务,让进人博物馆的观众更好地欣赏藏品’和获取个性化的信息,交流互动或者是分享。

三、新技术对博物馆技术管理的影响

博物馆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产生着一些困惑,比如,前后技术的有效衔接、不同技术系统的相互兼容、技术选择与技术更新的矛盾、新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项目招标制与技术实施有效性,等等问题,都是新技术应用带给博物馆的新情况,为此,博物馆需要在技术管理层面上加以突破。

(一)应加强新技术应用的顶层设计

博物馆的发展,不仅要制定藏品、教育、服务领域的发展规划,还应加入对新技术应用的发展规划。博物馆对新技术的引入,不能再停留于过去那种,见招拆招式,被动应付式引入技术,过去的几年里,某些博物馆已经感受到了发展中的技术之痛:一些设备用不了几年就需要更新换代,一经换代原来的就全部做了无用功;一些新技术虽然成功引人,但高额的维护费让博物馆难以为继,分次引进的技术设备,相互不兼容,相互之间的技术壁垒,造成了信息孤岛。究其原因,除了我们对技术的不了解,不熟悉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技术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谋划。

博物馆在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意志坚定的领导者,这一点尤为关键,因为新技术的引入,往往要打破博物馆原有的工作格局,或会带来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有可能需要人员的适应过程,甚至可能触碰到利益的调整,这都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加以解决矛盾和消减阻力。比如,全面实施博物馆数字化战略,是牵涉博物馆大多数部门的事情,不能仅仅是技术部门一家的事情,如果仅仅是技术部门在动,其他部门不动,实施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实施信息化战略,是一项牵涉博物馆整体管理、研究和服务的大事,强有力的领导力和全馆总动员十分重要。

( 二 )要重视新技术的方案论证和可行性评估

博物馆实施新技术项目必须经过项目论证和可行性评估,项目招标程序不能替代技术方案论证和可行性评估。博物馆引入新技术,有一个很现实的障碍,就是博物馆的决策者,总是不知道该引进何种技术,才能跟得上技术更新的速度,总是担心,今天花大价钱引进的新技术,没用两年就过时了,引进的速度赶不上技术淘汰的速度。比如,PC端的网站的影响力正在被移动端的新媒体技术所消减,花很大气力开发的APP客户端,正在被新功能所淘汰。这些过时的技术,不仅仅耗费的是金钱,而且还耗费着博物馆人员的精力,作为决策者不可能让馆里有限的专业人员,辛辛苦苦配合技术实施的应用,没有两年就又要随着新一轮技术应用,再做一次重复劳动。

决策者面临这样的压力比金钱的压力还要大。这就需要通过组织科学的论证,严密的可行性评估,帮助决策程序科学化,保证选择结果符合实际需要。很多博物馆的决策者反映,技术公司推销产品时,只会讲该产品的先进和优点,但是,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应用效果,则不会直接主动告诉博物馆,而博物馆方面由于缺乏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很多技术都是首次引入博物馆,既无同行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得不到其他行业实际应用效果信息,技术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告知博物馆全面信息,这也成为很多博物馆不敢贸然引进新技术的障碍。所以,在引进新技术时,博物馆有必要做一个技术可行性评估,这里的可行性评估更关注对实际应用效果的预判。通过实用性评估,让博物馆的决策者了解,这项技术的引进,大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需要改变的现状,应用成效的实际实现可能性,这样才会让决策相对理性和科学。

( 三 )博物馆越来越关注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也正在成为人们关注和担忧的问题,博物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问题。因为博物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如果因为信息安全而造成事故,可能会给自身、社会和观众带来隐患,甚至会损害博物馆的公信力,影响到博物馆的公众形象。当然与此同时,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博物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往往比较慎重。对于技术安全、信息安全的担忧,也是很多博物馆决策者引入新技术的障碍。未来技术发展,要对安全设置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在釆集观众隐私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知,并得到观众的认可授权。观众有权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这是对观众隐私的尊重’也是对人权的尊重,这样会避免使用这些数据的风险。相信未来,信息的安全性技术会不断提高,这会让博物馆的信息安全更加有保障。

(四)博物馆新技术应用的发展需要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趋势。博物馆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单元,要想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发展,更多地满足观众需求,就要多寻求跨博物馆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更需要其他社会组织、科研院所、技术公司,参与到博物馆的发展服务。第三方中介机构为博物馆提供技术帮助,这是架起博物馆与技术应用之间鸿沟的发展需要。通过把博物馆行业之外相关技术提供方拉入技术联盟’是博物馆行业与技术应用很好的沟通方式和交流平台。美国艺术合作机构(TheAmericanArtCollaborative,AAC)是一个博物馆联盟,它聚集多家博物馆,共同增加文化资源访问量、深化研究合作,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提供更多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AC成员之间开展最佳实践方式、工作方法、关联开放数据以及构建世界艺术博物馆学习社区经验教训等方面的专题分享。”这种联盟中介的功能,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成熟技术的转化,技术应用成本的降低。除了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以外,动援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技术创新,建立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也是推进新技术应用的有效手段。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印发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与文博单位间、企业间、文博单位间的合作,如专题研讨、培训、洽谈、会展、推介等活动,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互换、双向学习、观念更新,着力打破行业间的‘竖井’,形成融合互动的‘通渠’。充分发挥不同市场主体的自身优势,推动分领域组建“互联网+中华文明”创新联盟,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形成核心竞争力。”这种合作不仅仅使博物馆和技术企业受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技术进步和研究深人。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的合作平台主要有:以推动行业标准为宗旨的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协同平台,以推广优秀技术产品为特征的全国十佳文文博技术产品推介活动等等。开展文博技术产品交流研讨会,不仅仅应该技术部门的人员参加,其实,博物馆中的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应该参加,不一定要会要懂多少,知道新技术有哪些有什么用,也很重要。建立联盟机制,经常性地开展沙龙式的技术推介和交流也很重要,可以是线下式的,也可以是线上的。

博物馆在技术应用方面,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挑战,有些挑战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加以解决,而有些挑战,则是近期很难加以解决的,还有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需要权衡利弊予以对待。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永无止境,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的技术才是最正确的应用。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