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文化空间导览系统线上传播优化设计研究

作者 讲解员

作为城市文化集中体现的场所,各类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担负着社会人文价值输出的重担,少不了综合社会学、传播学、设计美学考虑的展示设计及其辅助展示功能的导览系统的设计。当下“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主流形式应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空间线向的信息输出形式遭到质疑,其信息交流封闭性和传递不可达性严重影响文化传播效率。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合理整合以及高效率传播途径的开发,可从信息输出的角度提升文化空间的传播效应。近年来,交互设计在各个领域的介入取得的良好效应是大众有目共睹的,而时下大热的线上文化传播也颇受追捧,因此,将交互式的展示设计运用到文化空间之中,并有机结合线上拓展式的文化推广可兼具现代文化空间所需的时代性和文化输出功能。同时,新形式、新媒介的介入也可满足参观者的好奇心,提升学习兴趣,丰富文化场所的展示效果并取得长久效应的文化影响。但新形式、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在取得正面效应的同时带来一些趋势所致的不良现象,若不及时纠正和认清革新的本质,不但影响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效果,更改变了公共文化空间该有的文化氛围基调。
 交互设计的产生使得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飞跃性的突破,其在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等交叉学科领域都实现了质的进步。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技术软硬件的提升,将数字技术与展示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结合不仅为当代展示设计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颠覆了传统老旧的陈列式展示模式,从技术上、手段上、传播模式上扭转了文化艺术传播的理念。随着这些新颖各异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使得受众对以往单一的展品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感。继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展会后,交互技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其对于展品综合信息的多层次处理模式,使得受众得以从多维获取信息,由“听”、“看”、“读”、“触”等多种途径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公共文化空间的展示设计不仅广泛深入的影响着社会文化,作为大众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促进着经济发展,城与城之间、国与国之间的金融、文化、贸易的往来合作。近年来不少大规模展会开始运用新兴技术,为其产业起到了良好的正面形象的推广也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多运用范围较狭窄的技术手段得到了更新设计与应用,例如界面交互设计、 虚拟现实模拟技术等。在极大地渲染了展示效果的同时,对展示设计有了全新的 诠释,表达层次更加丰富,在高效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也达到了寓教于乐、人文熏陶的良好效应

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不断更迭的现状,社会大众接受并认知继而传播信息的模式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媒介形式都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信息流层出不穷,如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不紧随信息时代的步伐,改变陈旧的传统展陈模式,未有效加强文化宣传力度,各类展馆将在社会大众群体中失去文化效应,也失去了社会传播文化、展示文化的一主要途径。因此,在大众改变接受信息的方式时,文化空间建设也应相应加强新方式的传播渠道,大众亲近网络,那么网络就是可达性最强的传播形式,将文化输出,且具体实施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传播内容来研究传播方法。找对高效率的传播媒介,正确适用的传播方法,才能更高效更深入的将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群。“大众文化”一词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便深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人文认知。国家传统文化的神秘宝藏不再专属于专业领域的行家和科研者,应以更亲民、更易接受的姿态走进人民的生活。因此,将专业性强、高深难懂的专业知识经过内容处理、“翻译”成大众能接受并学习到确切知识的教育方式深入人心。各类协助参观者参观文化类展馆的多媒体手段层出不穷,如“手机智能APP导览”、“电子语音导览”、“多媒体虚拟模型展示”等,丰富了文化场馆的展示手段,也极大提高了展示效率,让大众对文化教育有了正面积极的态度和印象。利用线上传播文化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优化文化空间导览系统的设计细节实为助力于文化传播的终极目标。

展示设计的定义

对于展示设计有这样的定义:1展示设计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它以商品为主体。展示空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而跟随进步。对艺术设计的语言形式进行运用,对空间与平面进行细节化的打造,以此营造出个性化的空间环境,在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基础意图上同时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实现效果佳的沟通目的,这样类型的空间形式即被称为展示空间。而对展示空间进行设计打造的过程则叫做展示设计。将其拓展开来,其范围大至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小至商店橱窗、专柜商品陈列,展示物品的性质不同,但展示设计的目的相似——是以设计、编排展示工具的方式来烘托、突显展示物的存在。针对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这更是一门由文化传播学、设计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组成的交叉学科,各类学科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图(2.1)。在展示设计之中,包含了众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例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标识设计、产品设计等等。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色彩材质等元素的配置方案、信息分级处理的导视系统设计、文字图像信息编排等手段实现,在满足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涵盖关于展品的信息的功能性基础上,也能透过信息传达,达到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层次,实现文化传播的效应。

文化展示设计的发展进化

物和昆虫类沾染其自身的花粉,得以传播到各个地区,从而普及自己的物种;动物们通过物理斗争,如身体决斗、身材尺寸的比赛竞技来获得同类异形物种的芳心,使自身的基因得以繁衍和传承,一代接着一代地生存下来。原始社会的人类会将捕获的猎物剃除牙齿和骨节,并将其做成装饰物挂在身上,以此作为自身胜利者的象征。针对商业界的展示行为,可体现在远古时期的市民集市之中。在以物换物的商品时期,人们为了让自己更多更快地获取利益,会争先把自家的产品展现在最为显眼的位置,使之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这边是商品展示最初的雏形。因此,可见自然形态下展示的应用不断快速发展,也应证了展示设计在文化展示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个信息时代,现代展示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设计艺术,涵盖了涉及功能、文化、艺术、营销、技术、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内容,需要在兼具了文化实用性和艺术欣赏性的基础上,利用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实现文化最大效率、最大转化率的传播。传统博物馆单一形式、局限下的陈列模式严重影响了其传播力度,这一劣势也使得公共文化场所展示在信息时代的强烈对比下趋于即将被淘汰的困窘形式。现代展示设计的核心在于,如何形成参观者、展品、空间三者的互动,从而实现参观者在特定空间获取特定信息的目的。人类社会文明日益进步,信息飞速冲击着时代,对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整合归纳,才得以将其利用到现代展示设计中来,这些新手段新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展示设计的形式和人们对于展示设计的认知,开发出了展示的新空间,给予了人们全新的接收信息的方式,这进而影响了展示设计的发展,使其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方向有了新的趋势。在过去的这几年中,新硬件新软件的出现已经同时推进了如“人性化设计”、“互动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等新兴概念的形成。这样的发展形势随即也带来了多层面的影响,这些新技术新形式的成效日渐成为衡量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价值以及其贡献作用的重要指标,自此,相关的工作管理人员也将这一部分工作的展开纳入了日常维护的重要部分。

文化展示设计的人文输出

现代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门类。其涉及传播学,通过对完整的信息链的构造实现文化传播;涉及社会学,从深浅不同层次影响社会大众心理,影响国际间的社交;涉及教育学,依赖针对性强,高效率表达的受教形式来起到教育性目的;涉及美学,承载着美化城市环境,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近年来,国内博物馆建设进步迅猛,据文化部调查统计,图(2.3)为从2009年到2014年全国博物馆个数变化走势,图(2.4)为2010-2014年民办博物馆个数变化走势,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民办和国有的博物馆数量都增长至原有数量的双倍。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一共4510家,相较2013年多出了345家,且一直持续飞速增长的趋势。国营博物馆共3528个(其中文化部门所属2798个,其他部门所属730个),非国营博物馆982个。综合来看,非国营博物馆建设最快,较2013年多出171个,从2013年的19.5%变化为21.8%。按各分类计算,综合类1743个,历史纪念类1840个,艺术类411个,自然科学类196个,专题类(含其他)320个,和之前一样以综合类、历史类为主,但其体系结构正在逐步进行调整和完善,越来越多运用到新形式、新内容的文化展示空间正在萌芽。产业信息网在2014年发布了《2015-2020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前景调查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显示,综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博物馆数量,我国博物馆区域分布并不集中,多低于7%。参照博物馆专业标准,现国内10个省和一个直辖市拥有超过百家功能基本完善的博物馆,依次为黑龙江省、浙江省、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福建省、湖北省和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仅一家,其他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博物馆数量保障在十家以上,甘肃省、山西省和安徽省博物院接近百家。

由于会展行业的壮大发展,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立足并大兴发展现代展示设计。在早期,西方展示设计历史悠久,国内众多设计形态依赖于“西式设计”,常常借鉴其商业形态的陈列模式,甚至少有加以修改和改进,直接套用和植入。而如今在社会文明飞速发展的中国,国人也开始日渐对“西式美”产生了审美疲劳,开始审视设计方式和设计思维,正在努力突破自身的文化束缚,这就对文化展示设计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要求和理念的转变。更多的实质性改变展示效果,传递文化效应的设计要求不断被提出,将传统中华设计元素融合进现代展示设计的理念也深得人心,当下文化展示设计更强调自身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商业展示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品牌形象、烘托展示空间的广告氛围,从而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吸引参观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展品的商业价值,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从文化展示设计的角度看,展示的目的其实是类似的,通过对空间的导向设计,烘托文化氛围,突出文化展品的信息。吸引学习参观人群的好奇心和学习欲,从而提升城市的人文价值,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的引导。要求设计人员从参观群众的当地民俗出发,了解其喜好、习性、价值观、细微心理,从而能投其所好,从情感上感染参观者,给予其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净化,使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不同人群能从同一文化空间、同一文化背景中汲取共通的文化熏陶。想强化文化输出的社会效应必将文化信息进行通俗化、趣味化、流行化的处理,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一味地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虽然能满足大众的心理取向和好奇心,但也让文化信息在完全休闲轻松的环境下传递给大众迷茫的混乱感。当下社会趋势所出现的“平民文化”层出不穷,如草根选秀、各类综艺以其娱乐性、时势性迅速进入时代,仍保持“曲高和寡”姿态的文化空间则易和大众拉开距离。处在如此进退两难的地步也是对于现代文化空间发展的巨大挑战。

文化展示设计在技术革新下的演变趋势

网络大环境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各类多媒体、自媒体形式屡见不鲜,这些新的平台出现为公共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由早期的电子触屏技术、官方网站的建设运营到现在的多媒体社交平台,这些革新性质的转变对社会公共文化 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引发出了后续值得继续探究的改进需求。希望通过协 调新技术革新与文化空间建设的结合方式,使两者获得更好的发展。传统展示形式由于展示设计的缺席,整体空间和展品陈列缺少特色,无法吸引大众。而针对展示设计所做出的信息传播模式研究不够透彻,未发觉其中规律, 这些技术的运用未能和展品、空间合理的融合,一度造成众多文化馆追捧潮流技 术、忽略文化氛围的盲目跟风设计。当文化空间展示开始综合传播学,甚至社会 学领域的内容,肩负新时代文化传播重担的情境下,在文化场馆中便出现了更多 元化的展示形式,展示效果有了质的转变。

在这个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更新代替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当下走在领衔位置的技术方式和媒体平台会迅速被变革推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应与时俱进的跟进新技术的步伐,让其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播作贡献。每一种新的尝试都会带来好的推进和负面的效应,应时刻审视自身的发展和变化,适应社会状况随时作合理调整和改进,灵活运用新技术,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让公共文化传播的宗旨紧跟时代步伐。分析现代文化空间因众多新技术、新媒介的介入作出的改变便可得知,实质上,其中运用到的展示设计手段更多的是在实现从传统展示方式向情景化展示的一个转变。所有的展示设计都是在为提高文化传播效率而做出的改变,不管是从统一文化空间与辅助系统的设计风格出发提升设计美感,还是丰富展示形式,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加强展示效果,亦或是通过人性化设计和情感设计的角度去拉近信息接收者与展品之间的距离,都是为了强化文化知识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力,取得正面积极的社会效应和人文价值。今年间,各类文化空间作出的巨大改变深入人心,并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文化效应,如图(2.6),根据文化部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间,全国博物馆参观人次增长迅速,2013年前来我国博物馆参观的人次达到了6亿多,平均每日参观人次170多万。这可喜的成果要归功于博物馆建设的效率以及国家免费开放文化展示空间的政策。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2780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为上报博物馆数量的八成。2014年全年全国文物机构共安排9996次基本陈列,较前一年多出19.1%;举办11174次临时展览,多出15.8%;前来参观人数达八亿多人次,多出12.8%。其中博物馆参观人次达71774万,占文物机构参观人次总数的85.2%;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参观人次12182万,占14.4%。其中未成年人有22403万人次,比2013年多出10.7%,占总数的26.6%。

在这些转变之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则是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和交互式展示方式的参与。所谓的交互式展示方式,不只是罗列所有实施或者是材料细节,而是通过“提问”方式实现的,从而吸引大众不断探索未知世界。而多媒体交互展示设计则是在多媒体交互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展示方式,而此种方式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传统静态的、物质的视觉观赏,而是给观众一种动态、交互的视觉观赏效果。由于大众对公共文化空间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交叉学科之间的合理运用便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对视觉传播效果的要求,更是对环境艺术设计、辅助产品设计、展品的陈列布置的诸多考量,需要合理安排空间的功能分配、展品内容的合理布置、视觉设计上对色彩运用的把控和造型的协调、灯光投射效果、声频视频播放等。综合了这些因素做出的合理设计便能实现有安排、有控制、有秩序地将各类展品信息传播给参观者。在此基础上,便可满足涵盖展品信息、传播文化的基础人文输出功能,也能进一步充实参观者的求学渴望和心理慰藉。这不仅仅取决于展示设计是否很好地展现出了展品的人文价值,重要的是,这样的展示形式能否被信息接收者有效获取,能匹配上参观者的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被大众审美范围接纳并肯定。因此,在对相关设计做可行性分析时,应更多地从大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审美情趣角度作考量,合理调整设计的量度,以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大效应。通过各式各样的展品种类来区分,不同的种类有各应所需的表达诉求。如历史陈列类的展示设计,历史故事的植入感,年代氛围的渲染设计是最为主要的,通过历史的陈列呼唤起国民的爱国情怀、英雄精神才是最终的展示目标。而针对展示最前沿科技成果、打破传统科学疆界的科技馆,为了将复杂繁琐的专业领域知识通过通俗形式的转化,从而传递给普通大众,则需借助创新的手段。并非摈弃传统的展示设计的原始基础,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借助新兴的材料、创新的技术、进步的工艺作为技术上的物质推动,再通过互联网这个已深深植入时代的叶脉网络将信息传达出去。然而,尽管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带来的展示效果、传播效应我们有目共睹,但也不能偏信其功效,有效不能代表完全适用。用严谨的眼光去审视它,即可发现其缺陷,比如其高昂成本造价、使用耗损、展示效果光鲜,易让人忽视展品本身等。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去杜绝,比如不断研发新型低成本、高耐用度的材料去支撑其运行,通过导视提示设计减小日常耗损,结合展品 的性质和类别合理选用材料和展示手段等。只有兼具了诸多因素的考量做出的设 计才能实现真正带给参观者最佳心理体验并高效传达文化信息的最终目的。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