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打开未来主流市场
智慧旅游并不是突然爆发的新旅游模式,而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智慧旅游也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它改变了旅游业的价值创造方式,重构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旅游生态。工业革命以来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技术创新,有力推动了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历史性跨越;互联网革命从信息高速公路到超级智能的技术迭代,亦催生了智慧旅游这一新变化,必将带来全新的旅游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智慧旅游不是简单的景区物理数据
采集、传递与呈现,它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旅游资源的全网化互联互通,记录、存证每一位生产者、消费者、传输者的创意和劳动价值,加快优化旅游产业的结构体系和产品体系。完备意义上的智慧旅游,不仅包括信息资讯、数字导览、产品预订、智慧营销等数字化的旅游体验,集成客流监控、市场监管、应急处置、协作联动、旅游投诉等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更在于通过对旅游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资源配置,不断创造出“云观赏”“云体验”“云购物”等全新的智慧旅游业态。这不仅可以有效化解节假日游客“井喷”所暴露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也有助于解决大众化旅游时代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与旅游产品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长期矛盾,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乃至重塑现代旅游业的行业生态。
智慧旅游深度契合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国家战略,建构起了文化和旅游之间一致性的底层逻辑。如果智慧旅游仅仅只是线下旅游简单的线上转移,那它很可能因为失去线下体验的在场感而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很容易导致疫情过后,游客不再受限于疫情管控的空间限制,智慧旅游很可能步入低潮并逐渐成为线下旅游的一种补充。但如果把智慧旅游作为现代旅游新的延伸,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精神性、体验性的共同因子,将智慧旅游打造成为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体验需求的重要路径,并以此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流程再造和产业链重组,智慧旅游在疫情之后则必将有长足发展。可以说,智慧旅游不仅适用于疫情期间,也适用于春节期间,它是新常态下我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很可能带来持续性的新增长空间甚至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主流市场。
智慧旅游可以为海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智慧旅游所形成的视频、
图像、文字等海量数据,不仅可以为供给侧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创新提供决策参考,它们本身就是宝贵的数据资产,可为旅游生产提供基础原料;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全方位加入到智慧旅游生产中,以一种主动的、参与的、互动的可视化方式,为智慧旅游供给海量产品或服务。这种可视化符合海德格尔“世界的图像时代”的预判,“屏幕”已经成为统领当代文化的最大“魔毯”。“网红景点”“让文物活起来”等视觉呈现,很好地抓住了游客的眼球,打造新的旅游体验和新的消费场景,游客的消费习惯也在迅速发生变化。新基建下 5G 建设的加速,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旅游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打造更具开放性、共享性、包容性的智慧旅游体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互联网所具有的天然无国界属性,也为中国旅游新一轮对外开放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 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对于智慧旅游是一场缺乏准备的压力测试;2021 年春节,则很可能是智慧旅游一个特殊的爆发节点,将加速中国智慧旅游的历史进程。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智慧旅游深化了对春节旅游痛点的治理能力建设,通过大规模虚拟生产推演分阶段、分批次出行的可能性,避免时间、地点的过度集中导致春节假期游客“爆棚”所引发的“拥堵”“滞留”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让游客规模、旅游活动全过程可预测、可管控,旅游行业的整体抗压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如何深耕游客的需求,实现中国旅游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如何深化对智慧旅游流量的变现,为国内旅游大循环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如何避免“云旅游”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并构成对线下旅游的再创造而非替代?这些显然都需要智慧旅游站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技术赋能、文化赋能探寻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走向更为开放的“旅游+”产业体系,也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但无论如何,智慧旅游是历史的大趋势,我们已经身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治理者、研究者,都是这个历史进程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