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设计研究

作者 讲解员

智慧旅游的核心内涵是旅游信息服务,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平台,围绕旅游的吃、住、娱、行、购、游六大内容要素,以优化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者个体体验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它以实现旅游者出行的便利性、智能性、体验性功能为最终目的。随着研学热不断升温,各大高校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人文气息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高校校园是传授知识的承载体,其景观更是建设学风、化育性情、陶冶情操之地,将校园内外环境交相融合,突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校园文化在内的大学文化软实力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其在增强师生凝聚力、激发人才创造力、弘扬人文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都具有硬实力无法替代的作用。现代化高校校园导览系统不仅是校园公共设施的一部分,而且在指示校园道路、融合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还可以依托智慧科技、信息媒体,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有机融合,提升高校形象,树立高校文化品牌,成为大学校园的现代名片。然而,目前校园双语智能导览系统建设却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因此,本文研究的大学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主要以移动客户端 APP 为操作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引导游客的游览行为,提升游客在智慧旅游中的交互体验感,从而实现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与服务功能。此外,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导览系统搭载多种语言选择功能,以中英双语智能导览为主。

一、高校校园景区导览辅助媒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解说系统帮助游者认知、了解旅游资源蕴藏的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在规划、设计、功能领域表现出的优越性值得“校园导览”借鉴。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校园景区的导览媒介大多年久不堪,已不适合当下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静态展示为主,缺乏智能互动
国内大部分高校校园景区导览媒介仍以静态标识为主,缺少实时讲解的智能导览功能,静态标示无法生动形象地展现高校校园景观最新动态;部分校园景区即便已采用智能导览辅助系统,如语音导览机,但其仅能提供视听服务,缺乏智能交流互动,且存在设备损耗问题。而新型的双语智能导览系统以手机为载体,不局限于播放双语视听信息,还可运用 GPS/WIFI 定位技术为游客推荐定制化旅游路线,依托 NFC 技术智能识别景点并自动讲解、规划下一处景点路线,以及增加互动,如将游客照片附加水印并上传朋友圈。
(二)功能过于单一,缺乏教育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校园景区导览媒介仍停留在指路功能上,校内随处可见各式导览牌、介绍指示牌仅仅介绍了楼宇、道路、广场、植物、雕塑、人工湖等校园建筑的名字与基本信息,并未生动体现其教化功能,如植物景观所具有的文化寓意,人工水体象征的灵动与变化,雕塑所代表的历史名人与文化典故,均未能很好地得以展现。高校的隐形文化蕴藏于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地域文化、办学理念之中。而本文研究的双语智能导览系统,强调的是将校园风光、校训校风以及办学理念等信息存储于云平台,通过手机 APP 以声情并貌的方式呈现给广大游客,使广大游客真正体验大学的育人文化。
(三)偏重中文介绍,缺乏双语转换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导览语言仍以中文配拼音的形式为主,缺乏中英双语介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日益发展,各大高校增强国际间交流,扩招留学生与外教,而导览牌上单一语种介绍无法帮助国内学生建立国际意识,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利于打造国际化双语教学环境。因此,本双语智能导览系统将内置中、英两种语言,既潜移默化我国大学生的国际化素养,也帮助外国游客了解我国教育文化。

二、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的功能分析

考虑到目前大部分景区导览系统都是依托移动终端开发的 APP 运行,且此种现实媒介降低景区设备损耗,极大地丰富景点信息。本文研究的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主要依托 NFC 即时播放技术、人机互动语音助手技术、GPS/WIFI 实时定位技术,搭载更多实用功能,如二维、三维电子地图功能,景点解说与展示功能,信息查询功能,社交功能与育人功能等。

(一)电子地图功能
首先,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并打开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 APP,内含高校全景二维、三维地图,中英双语解说音频以及其他图文信息。然后,游客可选择“既定路线”或“定制路线”,其中,“既定路线”分为“自然景观”主题,如花园、珍稀树种、湖泊,与“人文建筑”主题,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此种设计目的明确,帮助游客快速了解校园布局。在“定制路线”中,游客可根据自身需求,结合最近 5 个游览点的双语简介与距离,自行规划路线,并生成路线导引图。在二维路线导引图中,当游客未能连续游玩全程时,软件会自动将游玩过的景点标为灰色,未游玩景点呈绿色。游客重新开始选择游玩路线时,灰色景点不再出现在推荐与介绍列表中,该功能以人为本,帮助游客不走回头路,节省游玩时间,提高旅游效率。
(二)景点解说与展示功能
本导览系统将借助手机 GPS/WIFI 定位技术与 NFC技术,游客接近景点时,软件可自动播放景点双语音频。并且,播放音色可选择男声、女声以及吸引儿童兴趣的卡通人物声音。软件上另显示更多图文信息、网页链接,帮助游客深入了解更多文化小知识,如典故流传、名人轶事,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另外,该双语智能导览系统可以选择中英双语播音,并搭载人机对话语音助手,游客可用语音控制景点解说,如暂停、下一段,提高景点解说效率。
(三)信息查询功能
信息查询是智慧旅游导览系统的核心功能,本文所设计的导览系统涵括信息查询功能,游客可在信息查询模块标签下查询校园内的主要景点、餐厅、卫生间、医务室、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以及在二维、三维地图上查询到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查询当地天气、交通状况以及近期举办的校园活动等,方便游客进行游玩。
(四)社交功能
游客可在软件中的“社区”标签下编写中/英文游记,发表自带位置信息水印的照片。游客在浏览社区内容时可发布问答帖、讨论贴,其他游客或工作人员可回复评论,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所有游记将标注在三维地图上,游客可点击景点查看特定区域的图文与问答信息。双语游记与讨论帖不但可以增加游客间交互性,提升校园旅游趣味性,且线上图文记录与线下实景相交融构成完整的语言景观是建设高校校园景观的一大亮点。
(五)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景观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对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更会给师生以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理解,这就是环境育人。高校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继教育理念、传播高校历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制作导览系统中的标识、标签、虚拟按键时,需要将历史文化、校风校训与现代化审美情趣相结合,将无形文化视觉化,如将学校校徽 LOGO 嵌入导览系统,贯穿始终,让使用本导览系统的游客随时随地对本校的历史变革、教育理念有深入了解,增加研学游学生游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又如,将高校最具代表性的楼宇、道路、广场、植物、雕塑、人工湖等校园建筑设计为剪影,作为导览系统中的链接标签,将景观的育人功能从实体延伸至网络。另外,本导览系统应多使用象形标识,增加活泼感,使游客在使用中得到美的体验,进而实现美学教育。

三、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的内容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形象设计作为一种融汇多种因素、多层关系的综合体,它在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铸成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但会潜移默化地重铸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而且还会延伸和拓宽当代大学文化的内涵。作为校园景观建设核心,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无一不在展示着其蕴含的独特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发展,校园景区智能导览中的双语功能不仅起到跨文化交际作用,考虑外国游客的认知习惯,帮助其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文化,还有助于在高校中建立统一的国际化语言环境,促进高校经济、文化建设。因此,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对于助力高校智慧校园景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双语导游词直译、意译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基础上,融合了儒、释、道等主要传统思想而形成的,有很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俗习惯为中国文化所独有,和西方以信仰上帝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有本质的不同[4]。而中西文化差异恰恰是吸引外国文化游客的重要因素。双语导游词是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说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于景点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因此,在该导览系统中,对于基本信息,如时间、地点、占地面积、开发背景等,可采用音译与直译的方式;对于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如历史典故、名人轶事、节庆典礼等,采用意译法,考虑到外国游客的中国文化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宜多采用小故事形式,配以有感情的女声双语解说,达到引人入胜之效。并且,大多数高校的路名、楼名都出自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如《论语》,虽简短,但宜采用意译,使外国游客快速理解字面意思,体会路名、楼名与实景在意境上的统一;另在 APP 页面以图文方式标注出处及含义,帮助感兴趣的游客进一步探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兼顾效率与效果,实现由功能校园向文化校园的跨越式发展。另外,中英文解说词之间应相互呼应,形成信息系统性与连贯性。
(二)挖掘地域特色,提升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办大学就是办氛围,办环境”,人不但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塑造了人,环境与育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于突出高品位,努力营造良好的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物质环境[5]。高校校园景观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大学文化,使徜徉在校园中的游客于细节处领悟高校景观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进而不但理解其景观之意象,而且理解其意境。因此,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不仅起到旅游引导的作用,还肩负着交流文化的责任,应该把握地域差异,以地域特色为根本,从文化根基入手,以个性化为准则,深入挖掘高校历史进程与人文沉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将地域特色与智能导览系统相结合,尤其是在历史文化积累深厚的城市,在设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特色,使游客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下的高校景观差异。
(三)强调信息互动,提高游客体验度
在智慧旅游发展下,游客更倾向于参与交互式旅游体验,并且倾向于把握控制权。因此,在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中,“定制路线”功能使游客可以自由搭配游览点,激发国内外游客探索欲,挖掘高校校园景区中更多玩法,提升旅游中人机交互体验质量。并且,导览系统中的“社区”功能为中外游客提供更广阔交互空间,双语游记、讨论帖可以帮助游客将自身经历与高校校园景观结合,引导其他国际游客拓展旅游思维,在高校校园景区中获得更深层次体验。
(四)兼顾不同需求,突出人文关怀
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是承载大学精神,展现大学灵魂的客体,它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人性空间。大多数高校校园景区侧重单纯使用硬件技术替代人工服务,生硬地将景区管理、服务搬运到数字化设备中,然而,在智慧旅游浪潮下,游客需要的并不是简单又毫无情感的指南工具。随着智能手机使用日益普及,高校校园景区双语智能导览系统应当以人为本,考虑到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例如,相比成年人,儿童更注重趣味性与娱乐性,因此,导览系统儿童版应设置成色彩丰富,配有卡通人物形象的页面,多采用图片、双语连环漫画形式讲解景点知识,在电子地图功能中,导览系统利用 GPS 定位技术将儿童携带的移动终端位置标注在其监护人的电子地图中,以防儿童走失。目前,英语是世界第一大通用语言,双语智能导览系统既有助于其母语非英语的儿童熟悉这门通用语言,亦可帮助英语国家儿童从小理解我国教育理念,接受中国文化熏陶,为日后的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