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

人工智能对现代展馆视觉设计应用研究

作者 讲解员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越来越广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展馆的表现形式的变得多种多样。人工智能技术在展馆中的应用为现代展馆带来了智能互动的体验形式,为现代展馆视觉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载体。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随着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清洁能源,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模式。特别是在 “互 联网+”“智能+”等新概念的提出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冲击着传统生产模式,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慧物流、智能产品等多领域不断拓展,将形成 一幅万物互联的图景。技术的创新正推动着人类商业活动、生产生活、自我需求和思维方式等的发展态势。而如何合理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展馆视觉体验上,是本课题研究的动力来源。现代展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新的传播导向,它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单向 传播途径,通过智能处理技术和人机的交互性为指导,丰富了现代展馆的表达方式,拓展了视觉设计的交互趋势。实现展示内容的可达性和视觉体验的多元化,并以实现信息文化的有效传播为目标,尽可能从人的精神层面来增强视觉 交流。在传统展馆的展示中,文化传播的信息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展示的方式大 多为二维平面陈列,受众只能通过展示内容被动的接收信息,信息量接收的程度不可掌控。无论在视觉性还是互动性都存在着较差的体验感。然则,人工智 能视角下的展馆是运用新科技、新交互手段来展现、营造展馆氛围,打造全新 的展馆空间。通过虚拟与现实技术、图像捕捉、云端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应用,采用符合形态的视觉设计语言,打造符合受众体验的现代展馆,提升新颖、灵活的视觉体验感,以更加智能化的视觉设计呈现在受众面前。

人工智能在国外展馆的发展

随着展馆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对应用于展馆的智能技 术的定义尚无完整的结论。在这一时期里,曾对数字展厅产生不同的称呼,如 Cyberspace Museum、Cyberspace Museum 等。当下人工智能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智能技术已逐渐被用于多个不同领域。国外研究专家也开始研究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展厅中应用的可能性,相关研究也处于国际 前沿水平。如使界面交互系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建立了基于数码展示的多维度知识获取链,且展品的展示形式逐渐多样化,也更加着眼于展品展示的细节点。位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広瀬谷川研究小组于 2011 年开发了一款数字虚拟展示盒,该技术基于对那些文物进行3D数字扫描 获得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能够对展品进行虚拟化展示。通过虚拟化展示,游客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观察并了解展品,并且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展品进行旋转缩放等操作, 即可以获得文物信息又增加了观赏趣味性。此外,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意大利古罗马进行了技术复原,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也对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大教堂进行了虚拟复原。Martin 等人认为文化遗产机构应该不断加强对数字媒体的使用,从而达到对展 品更加有效地展示。此外,在《“有形文化”一一对多点触控设备设计的虚拟展示》中,指出美术展馆馆等文化遗产机构开始频繁的使用数字媒体技术来进 行藏品的展示和展览,同时博物馆的设计者及负责人可以将可视化的交互工作引入展厅的设计中,并在期间更加有条理地对展品形式和形态进行设定。如Editor 3D museum 的编辑们有效拓展了展厅的功能接口,基于多点触控技术,将展厅的设计工作变得更为流畅及稳固,展览形式也因此可以匹配和支持更多形式的应用终端及数据格式。许多国外数字展厅都准确地对展览形式进行了定位, 已有数百万个展馆在网络上进行了推广,在这些展馆中也逐渐出现了基于智能化的媒体技术。

人工智能在国内展馆的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智能展馆”的相关研究仍较少。通过分析梳理国内相关的学术成果,关于数字展厅的研究可分为三种研究类型:“技术应用型”、“总结归纳型”和“实例研究型”等。对智能技术背景下数字展厅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例如,李晓玲等人认为利用 Cult3D 技术可以对网络 产品进行动态和交互展示,这种基于网络的观赏技术为更加智能的展示平台ᨀ 出了全新的交互方式。在 1998 年,浙江大学和敦煌研究院开始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 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子项目“敦煌石窟虚拟展示系统”。以智能数据化的技术展示了洞穴内的真实场景。是以智能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敦 煌莫高窟的虚拟漫游。除此之外,还加强了洞窟里的壁画数字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将平面和立体同时运用于石窟壁画艺术的展示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开发了军用 DVENET 中的虚拟现实技术,从实物虚化、虚化事物等四个方面论述了 DVENET 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虚拟环境。浙江大学CAD&CG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一种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可以实现立体视觉感受,除此之外还利用了各种交互设计,使整个画面感受都很真实。国防科技大学多媒体研究中心研制了一个 HVS 虚拟实景空间模型系统;不仅减去了复杂的三位立体造型,还可以支持受众在其中做任何动作,这是虚拟技术 成功的突破。杭州大学也研制出了能使人身临其境的“虚拟故宫漫游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故宫美景,随意游览和参观各个空间,将给予良好的视觉体验;在台北故宫数字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中。网上平台,这种展示使得参观者能够全方位、多视角的去认识和理解藏品上海数字博物馆的视觉艺术板块部分,基于多媒体技术、三维展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三维场景的搭建、藏品的虚拟化,使得参观者在浏览的过程中能够随意的观看,同时基于三维展示的虚拟文物能够很好的展出。由此可见,随着数字展馆的应用及研究实践经验的积累,数字展馆从一开始单一的概念朝着系统的、全面的理论体系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一次次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尽管如此,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完善对于数字展馆的实际应用案例中仍存在着交互性、灵活性等不足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推动,大数据技术、光学成像技术、图像增强和虚拟现实技术也都广泛运用于展馆视觉设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展示设计的互动手法和思维方式,由乏味单一的视觉设计形式逐渐向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综合设计形式转变。

研究的创新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接受信息提供了便捷,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也就造就了现代人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展馆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之一,传统的静态的、僵化的展馆呈现模式已经渐渐的不被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展馆视觉设计相融合的创新切入点,呈现出灵活的、立体化及动态化的机基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新型展馆设觉设计形式。并从受众情感化体 验需求的角度,对受众的在参加展览时的情感化体验需求基于智能化技术实现 的理念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让打造环境、受众及展示物多维度整合设计的空间综合应用形式。为现代展馆设计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应用理念及系统化完整的应用相关理论参考。与此同时,对现代化的展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的全新的应用理论视角,为展馆视觉设计带来了新颖的设计思路、丰富的表现形式及智能多面的体验感。

传统展馆视觉设计的不足之处

设计手法单一

传统展馆运用陈列摆放式传递方式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实物展出、文字讲解、图片欣赏、模型参观等进行信息的传播,其中主要的视觉设计形式是展板展览、视频播放、展示道具等,不能做到突破环境空间的限制,展示方法呆板、枯燥,只停留在平面设计,缺乏弹性化的设计手法,更无法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展览内容。设计手法上主要运用浮夸的、有张力的视觉形式来直击受众心理,不能只是仅仅通过改变空间中的视觉张力来吸引受众,这种手法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的展示手法。受众通过改变张力只能重复获得一种体验感,这种视觉刺激停留时间是短暂的,容易形成视觉疲劳。

信息接收被动

在传统的展馆中,参差不齐的视觉语言和多样化的信息的出现,受众无法做出有效的信息选择。当人们面对展馆中耀眼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群,展板上错综复杂的文字,人们只能进行粗略的观赏,在匆忙中离开。这些信息有多少是观众需要的,有多少是受众接受不了的却无法控制。如果被问及“在展馆中你欣赏到了什么?”,答案可能只是“展品种类应接不暇,参与展览的人数挺多的”。然则,在传统展馆设计中。人们只是被动根据展馆人流动线跟随着人群被动的接受着展馆中想要表达涉及的固定式的知识,但事实上人们其实更多的是想去主动了解深入发现其中的奥秘,从中得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得到深刻难忘的视觉体验。即信息接收的主动权,这样单纯以传达信息为中心的传播上市,其所关注的是信息在空间中的展现是否发挥的淋漓尽致,设计的主题对象是“物”。成为被动的接收信息的主要原因在于:1、展馆过多的展示信息扰乱了受众信息的识别能力;2、受众只是以参观游客的身份体验展馆,无法自主选择;3、传统展馆过分强调“物”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人”与“环境”的体验感受

缺乏交流互动

传统展馆的展示的方式较为简单,只停留在简单的单维形态输出。传统展 馆将展示品统一展示在Ḁ 个固定陈列空间,受众通过枯燥的观摩获取信息所需。 这种单方面的视觉传播方式存在的空间意识不强,往往只能由展馆一方选择展 示品,受众不能通过个人意愿进行信息选择,被动的展示环境使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难以实现人文关怀。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只是通过用眼睛看图片、文字呈现出的静态信息,与展示空间没有形成视觉交流反馈,这种单一的感官交流互动多呈一维模式输出,人与信息的交流没有互动性,受众只是展馆 的旁观者,审美感受只停留在静态观赏,缺乏交流体验感。另外设计师对展馆 的设计只停留在自己专业知识体系上,这也是当下展馆缺乏交流互动的一大因素。

展馆空间视觉设计

当下的展馆展示已不再是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赋予其丰富内涵, 用以满足人类精神的诉求、情感的交流和ᨀ 升文化知识等诸多需求的展示行为。 一件物品在展馆的展示,它需要通过一种与其相符合气质的交互空间和视 觉元素,来搭建受众与实体展品的展示桥梁;一种文化交流的展示,它需要一个视觉通道与感官相互结合的设计传递信息;一个地域的展示,它需要通过各 种情景化交互的渠道传递和弘扬本地域独有的风土人情,从内容到形式体现其 真实感。现代展馆的视觉设计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它需要通过多通道相互结合的 设计环境作为载体来进行连接。现阶段展馆包含,知识内容丰富的博物馆、商 业性质的展览、大型活动的展示空间,提供欣赏的景观空间。展馆的视觉设计已不仅是单一的滞留在物品的排放和陈列的表面。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空间的视 觉信息交互,营造出具体情境融为一体的真实感视觉体验。视觉设计语言在展馆空间中不再只是承载的信息传播,还需要有效提升受众的感兴趣的地方和主观的审美感受,进而加深并提高受众的各方面的认识。人类的视线永远不会停留在你已经认识到的客观事物上,而是会不断追求改变 和发展的新事物。对于我们比较熟悉的东西,因为我们对它太熟悉了,我们习惯了它,所以我们可以保留它,同时,由于熟悉它,它会产生审美疲劳,希望有新的变化来打破这种单调,并希望改变它。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基于视觉设计要素,结合智能平台,强调通过视觉通道与人眼感官的相互结合,从而提升智能化视觉体验场景,这是在展示空间中所要追求的视觉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与人、人与信息交流的效率。在展馆空间视觉信息中,可以提高观众的兴趣。这是观众进入视觉体验的第一个人步骤。通过展览空间与观众之间的第一次视觉语言交流,视觉设计可 以增强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使观众可以参与到其中。在展览空间中,您可以了解空间需要传达的信息,然后快速接受指导布局中的信息。所以在展馆设计 时经过一系列视觉符号修饰方式,让受众在有了视觉冲击感后又能快速捕捉准确的信息,同时感受到的是一种获得信息后的真实感。才会提高受众的参与感。所以单向和没有创造力的空间必然是没有个性和活力的,设计师必须在多维度的空间上给展馆布置添加多元化的交流元素,注入能够调动视觉体验的互动模块。只有那些虚实相生、情景相融,有律动而又不失灵动的视觉设计才能够满足受众的精神参与感。

人工智能背景下展馆视觉设计的应用研究

随着智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展馆的视觉设计由原有平面化设计形式逐渐向数字技术和艺术化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形式转变。而随着视觉设计的表现形式不断扩展,使得基于智能数字化技术的展示形式逐渐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形式转变,从真实存在的实体化展示转变为虚实结合的展示形式。信息的承载空间由单一的平面形态空间向多维动态空间转变,信息承载容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智能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媒介技术的革新和设备的升级,不仅使得展馆视觉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了延展,也使得展示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设计导向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智能化时代中,展示陈列设计所要满足的用户需求、所运用的设计理念、所依赖的技术手段都产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和发展。在当前的智能技术影响下,传统的平面化和单一维度的展示陈列设计正逐步转变为多维度、强互动和虚拟化的综合视觉设计转变。对于智能技术的特点和综合艺术形式,其实质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艺术美学的精神感受带入多元化,互动性,虚拟性和现实性的过程中。总的来说,社会的进步和新兴技术的兴起为现代展馆的不断创新创造了一个平台。在技术和视觉艺术的双重作用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现代展馆中智能技术的研究。现代的展馆设计更加注重人机交互和信息的反馈和接受,现代展馆的视觉 设计是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经过电脑运算达到展品、受众、环境的跨界融合,根据体验者的不同需求产生不同的反馈效果,并且每次个性化的交流产生不同的独特体验,改善着人与空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智能平台呈现视觉空间,受众快速融入到展馆的环境中来,挖掘受众的情感体验,从而改变受众从原来的被动接收,到现在多方展示、多方交流的表达平台。受众因为参与而获得视觉审美的提高,智能化的科技使展示与空间相互协调,多维度的视觉设计,促使展馆视觉设计更加自然高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