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

基于二维码识别的“蒙兀室韦”文化景区解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 讲解员

一、研究背景

《内党宣办发〔2019〕6号》关于征集内蒙古文化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通知中指出“要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以内蒙古文化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充分展示内蒙古文化旅游、创新创业、文化科技创意等的服务平台”。文化的传承需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在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后,结合到旅游业的发展就出现了智慧旅游这一理念,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蒙兀室韦”文化不仅是内蒙古的地方特色文化,更是蒙古族人的起源文化,是了解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将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是适应现代化教育传播及展示民族文化的必经之路,完整的解说系统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类解说平台层出不穷,但缺乏能够解决游客感官性参观和利用民族语言讲解的完整的讲解平台。游客可以通过讲解与景区文化达成某种交流途径,了解景区文化内涵和底蕴。

二、景区现状

 “蒙兀室韦”是指北魏、隋、唐时期,生活在呼伦贝尔及其周围地区的是室韦人。室韦与鲜卑是汉字译名的同音异写,意为森林。北魏时分布在嫩江中下游,隋时分为5部,到唐时发展为20余部,其中,生活在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东南一带的“蒙兀室韦”部即为蒙古族的祖先。“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是呼伦贝尔市政府2010年十大重点公益项目之一,位于额尔古纳市室韦苏木。景区共有7个大景点14个小景点,以展示蒙古族发祥地———额尔古涅·昆的历史文化风貌为主线,展示了蒙古族从狩猎文化向游牧文明演进中的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及生产生活习俗。通过德都敖包、乞颜库伦的复建,蒙古族祖先孛端察尔广场、也速该老营地、折箭训子广场等历史典故的展现,再现成吉思汗先祖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历程和黄金家族———乞颜·孛儿只斤氏族非凡的成长史。

景区讲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①一半以上讲解员均为兼职,培训几天便可上岗。这使解说词的科学性和一致性缺乏保障。②工作方式为一个讲解员有偿带一同前来的同一批游客,无人数限制。但在旅游旺季时,常出现讲解员供不应求的现象。③讲解员解说语言均为汉语解说,不能满足国外游客和蒙古族游客的需求。为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针对该景区的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的解说平台。即当游客每到达一个景点时,便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选择解说语种(汉语、蒙语、英语)并接收到相应解说词。避免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官性参观、被动式参观及缺乏民族语言讲解等问题。

三、技术路线

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的“蒙兀室韦”文化景区解说平台的实现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①基于智慧旅游的背景,在实地调查“蒙兀室韦”文化景区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拟实现的目标。②由于中文和蒙古文的资料较多,因此先将两者相结合确定了最终中文和蒙古文版讲解词,再将中文版讲解稿与英文材料相结合确定最终英文版讲解词。③3种语言讲解词均定稿并修正后将其录制成音频,并编辑。④ 申请并设计制作“蒙兀室韦”文化解说订阅号,将图文链接生成二维码以实现最终目标。⑤实地应用后进行优化并改进。

四、解说词定稿及录制

4.1 “蒙兀室韦”文化相关资料整理研究

为保证讲解词的科学性及准确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现有中文和蒙古文材料(主要参考《蒙古秘史》)与景区实际景点相结合,整理出“蒙兀室韦”文化景区汉文版和蒙古文版解说词,各包含14个景点(见表1)的讲解内容。利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在线翻译平台中外文翻译功能,将已确定的中文版解说词译成英文,并与英文版《蒙古秘史》(Ur-gungeOnon译)相结合进行调整。再通过各类英汉翻译平台反复进行英—中互译后由研究者本人人工审核修改软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邀英语教师于老师进行审核修改,得以确定英文版“蒙兀室韦”文化景区14个景点的解说词。

4.2 解说词的音频录制及后期编辑

与导入音频编码和格式的兼容问题。(说明:文中用到的背景音 乐有:群星-敖包相会、朝克吉勒图-鸿雁、朝克吉勒图-嘎达梅林、时代天韵-天边、时代天韵-蒙古人、华语群星-草原绿了(轻音乐)、时代天韵-乡愁、蒙克-成吉思汗(原版伴奏)、纯音乐-成吉思汗)。

五、扫码听讲解的实现

5.1 “蒙兀室韦文化解说”微信订阅号的制作

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微信公众平台在本文中的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①申请订阅号,取名为“蒙兀室韦文化解说”并设置相关信息。②制作并上传“蒙兀室韦文化解说”订阅号logo(如图2所示)。该logo主体是一只展翅的黑色雄鹰,这只鹰与“蒙兀室韦”文化景区的正门设计相对应;雄鹰上方有一串弧形的蓝色文字———“蒙兀室韦”,蓝色文字上面是白色的英文字体———“Mongolianhigh-risingShiwei”象征着蓝天白云;整体背景颜色为绿色,象征着草原;③导入素材。在素材中导入“蒙兀室韦”文化景区的14个景点相应的图片及各景点相对应的3种语言解说音频,共42个音频。④制作图文素材。这些素材便是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跳转到的页面(见图3,以景点乞颜库伦和敖包为例)。标题部分采用中、蒙、英3种语言编写用斜杠隔开,例如:敖包//Oboo。标题下方添加一张对应景点的图片。紧接着便是3种语言的讲解音频,每一个音频均按语种命名,例如:汉语的音频文件名为———敖包,蒙语的音频文件名为———,英语的音频文件名为———Oboo。音频上方是对应语种的提示信息,例如:汉语音频上方提示文字为———点击播放语音解说,蒙语音频上方提示文字为———,英语音频上方提示文字为———clickme,listentothecommentary。(说明:为了实现大众智能手机端和PC端都能够显示蒙古文字体,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蒙古文字体unicode编码的字体,也就是系统自带的传统蒙古语输入法。但是由于系统输入法的不完善和不兼容等问题,有些字的音准写法却不准确,为此,替换了部分意义相近词。)⑤编辑菜单栏。共设计制作3个菜单栏,分别命名为:景点1、景点2、景点3。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15个子菜单栏(如图4所示),通过链接跳转到图文素材实现。每个菜单栏中包含5个子菜单栏,按照14景点的游览顺序排放,以经典命名。

当游客每到达一个景点时,便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选择解说语种(汉语、蒙语、英语)并接收到相应解说词。避免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官性参观、被动式参观及缺乏民族语言讲解等问题。目前“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已决定在今年开园时起采用此成果,研究者将在后续的实施和反馈中不断优化设计,改进制作方案。本研究仅仅是一个智慧景区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开端成果,对内蒙古地区其他民族文化相关的研究和智慧旅游项目开发有一定的带动和借鉴价值。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