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旅游创新性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有极大的提升。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在文化旅游产业推广方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将历史与艺术,研究与教育紧密结合,可以极大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旅游促进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博物馆则提升旅游品位,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河南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河南博物院旅游创新的发展对于河南乃至全国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有重要意义。
河南博物院发展现状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该博物馆文物数量多且种类全,涵盖了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及其后历代陶瓷、玉器、石刻等在内的17万余件文物。这些文物镌刻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博物院历经五年的提升改造,于2020年12月26日向观众正式全面开放。九大“镇院之宝”全部亮相,16个展厅悉数开放,同时植入智慧导览、5G互动、3D展示等新功能,带给游客全新体验。
河南博物院旅游创新发展新方式
(一)新展览—突出华夏文明历程
在世界文明的宏大背景下,展厅将中原文明发展的历程按历代王朝进程一一展现,着力突出以河南为中心的华夏文明的悠久与辉煌。同时将中原文化与其它地区的文化进行对比,展现河流、海洋及草原等自然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在展览过程中,文物不断更新,实行“国宝”轮流坐庄制,突出重点,将诸多国宝进行详细介绍,实物与图文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手段,有助于观众对文物形成立体全面的认知。
(二)新文创—文创产品引领购物热潮
河南博物院创新开发模式,促进文创交流,特别开设文创专属区域,与多家文创企业签订授权协议,共同开发500多款文创产品。以“大文创”理念,建设智库平台,拓宽营销渠道,以彩陶双连壶、妇好鸮尊等明星文物为原型,设计一系列主题文创产品,自主文创品牌—“灼蓁”也将亮相。新开发的文创产品,特别是“一鸮倾城”盲盒,饕餮纹乳钉四方杯,邂逅豫博·撒花咖啡受到大众的喜爱和热评。文创汉服品牌发布会、文创设计大赛掀起文创售卖热潮。
(三)新传承—华夏古乐重磅回归
古乐厅以对华夏古代音乐文物复原,通过全新阵容、全新设备、丰富的内容进行动态解读。在博物馆之夜推出的主题为《古韵新声——庚子年仲秋古乐赏听会》中,通过古乐文物展演将史前、秦汉及唐宋的古乐一一展现,极具渲染。通过音乐展示,让人们直观面对传统文化,实地体验文化震撼。
(四)新手段—“文物的活化”
为了突破文物刻板的局限性,河南博物院将文物修复过程通过“文物观摩实验室”展现出来。实验室在确保文物安全的情况下,设置透明玻璃展示窗,向参观学习人员展示文物保护修复过程,通过无机文物、有机文物修复现场展示,将相关政策法规、文物修复保护理念及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由无形化为有形,由抽象化为具体,游客可以实地感受文物修复过程,潜移默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与博物馆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更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推动了文博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五)新科技—数字资源的优化
加大数字化服务供给,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利用数字技术整合资源进行网上直播和云展览,运用新手段加大变革,推出了博物馆云展览、虚拟博物馆和网上直播等,特别是“云探国宝—沿黄九省区博物馆带你畅游历史长河”“博物馆在移动”等大型直播活动,观看人数达千万。同时推出《中原藏珍》系列短片,高投入、高标准拍摄,利用多媒体大平台传播文物信息及文物故事,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对文物的细节和全貌进行展示,从器物展示到专家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真正让优秀文化活起来。
河南博物院旅游创新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展示方式创新性差
博物馆旅游体验是博物馆与游客之间的“互动”造就的,这种互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旅游体验设施。而河南博物院旅游体验设施较少,基本都是以一些简单的触屏、投影为主,且由于馆内光线、声音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投影效果也不佳,比如妇好鸮尊和莲鹤方壶,灯光下颜色失真严重。除此之外,文物陈列展示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介绍,缺乏创意与动感效果。游客互动项目较少,参与程度不高,感官效果低,文化特色体验项目开发不足,复合体验性差。
(二)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首先,展示内容不丰富,产品展示种类少,比如民俗乐曲表演单一,可选择性少;其次,文创产品大多为工艺展示型为主,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与大众之间的关联度低,无法达到深层次的文化教育作用;最后,旅游产品目标市场较小,受众群体少,比如推出的网红爆品“考古盲盒”一开始以神秘引起抢购热潮,但是盲盒类型单一,造型简单,时效性短,取代性强。
(三)品牌特色不明显
随着博物馆的扩张,投资建设和管理成本增加, 河南博物院品牌建设投资较少,品牌特色处于建设 初期,特色不明显,人们认知度较低,博物馆间同质 化产生的竞争劣势不利于品牌的创建,对于利用媒 体平台建设品牌的重视不够。
(四)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差,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弱
在旅游过程中,高质量旅游服务和完善的基础 设施是游客拥有好的旅游体验的前提 。河南博物 院标识系统不够完善,标识标牌不规范。其次,服务 设施配置不合理,如卫生间数量不够,缺少雨伞收纳 处等。导游导览系统不够成熟,导游讲解程序模糊, 智慧导览系统漏洞百出,如录音错误、讲解错位、讲 解内容少、解说词过于生硬等。同时,还存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差,游客咨询服务不到位,馆内秩序 差,安保和讲解人员数量不够等问题。
河南博物院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一)博物馆旅游展示方式创新
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应以更加多元、开放的姿态面向公众。从单纯的文物、展品中挖掘记忆与灵感,从文物的展览转向对文化的展示,形成更具有吸引力的展示空间与展示活动。一是从文物展览到文化展示的创新,可以加强数字媒体与文物的创新性融合,将文物修复过程通过线上展示,利用3D建模等技术将文物还原,使观众真正参与整个文物修复的模拟过程中;二是从科技创新拓界博物馆展览形式,利用光电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打破展览与艺术、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在封闭的展示空间内呈现多样的体验场景,真正激活博物馆生命力;三是拓宽博物馆展示渠道,河南博物院官网缺乏线上展览模块,可以仅针对各大展厅打造全景展览、虚拟旅游,打造线上博物馆,让观众从在展览中漫步到在线上浏览参观,实现资源共享。
(二)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
一是促进“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创新发展。将博物馆开发成具有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践基地。围绕研学主题,整合文物展品,开展相关实践项目并形成精品课程,以文物本身进行科研教育,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意义。二是推动“博物馆+文创”的创新升级。首先,要细分游客市场,精准定位以实施差异化战略,对不同群体采取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和推荐方式;其次,注重产品实用性,有效满足大众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迎合公众的同时使文创融于日常生活,使得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妙;最后,纵深挖掘文化内涵,延长产业链条,结合中原地区传统非遗工艺、特色节庆、时代潮流等多元文化,深度结合各种“会说话”的文创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发“文创餐饮”“文创游戏”“文创影视”等新项目,增加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创品牌的趣味性、纪念性和实用性,打造博物馆“文创”超级IP。三是加大“博物馆+夜经济”的创新融合。将“文博夜游”作为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新动力,打造博物馆夜游项目,创新“夜生活”。同时可以打造实景文化演出,延长展示时间,丰富文旅业态,形成博物馆为主导的循环产业链。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为魂从区域文化内涵入手,将中原文化故事通过光影、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手段进行提炼、重构与亮化呈现,让博物馆从黑暗里“靓起来”,构建集独特性与差异化特质于一体的、文化IP与城市主题于一体的夜间体验项目。
(三)博物馆旅游品牌形象的创新
河南博物院可以尝试更多形式,形成自身独有品牌,打造一个鲜活的“国际豫博”形象。内部要自我创新转型,把握藏品的品牌形象定位、旅游消费价值等深层次内容,开发系列故事文创精品,以河南文化遗产为基础开设特色选修课。外部要实现与其他文化机构从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全程深度合作,深化文创产品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艺术理念,融入本土民俗风情和地域精神文明等“接地气”元素。例如,要抓住文物内涵的灵魂,结合传统非遗工艺、特色节庆、时代潮流等多元文化,增加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文创品牌的趣味性、纪念性和实用性,打造博物馆超级IP。河南博物院应该加大对外合作,联动相关博物馆发掘更多文化产品合作模式,通过理念创新、信息互通、资源互换和机制互联,打破地域阻隔,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创新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助推省市博物馆协同发展,并通过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深化国际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四)博物馆旅游宣传方式创新
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一是紧跟社会热点下的宣传再造势。比如河南春晚出圈的《唐宫夜宴》《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端午节推出的奇妙夜水下洛神舞蹈《祈》,通过表演对人物角色和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设置专题文章,以头饰、服饰、娱乐生活、使用器具等方面,为公众解读其中各个方面的细节,这些内容的解读也均建立在博物馆自身馆藏文物中;二是聚焦社会问题引导公众参与,巧用社会热点和自身定位相结合。除搭建起公众对获取知识与参与趣味的桥梁外,采用多元化、多平台、多互动的形式,真正贴合公众需求,给予公众更多参与度,为博物馆塑造自身形象,提升社会效益;三是明星效应辐射博物馆旅游宣传,如佟丽娅联合《国家宝藏》出演中华国粹—丝绸艺术达到良好反响,王一博代言敦煌博物馆“飞天”系列酷拽周边产品带动博物馆的好感度和曝光度。“明星+博物馆”合作是有目共睹的,博物馆有效联合流量明星合作,合理利用明星效应,从而产生良好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四是注重观众需求的全方位宣传突破,可以与现代交通方式相结合,在地铁站、高铁站以精美文物图片和风趣的文字介绍让观众了解博物馆文化,利用二维码和线上H5让观众了解博物馆服务信息,有奖征集和精彩留言让观众与博物馆互动成为零距离,以全新形态融入市民生活。
(五)创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时代博物馆服务要从以物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促使参观人群进一步产生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一是河南博物院要改善内外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交通、餐饮、标识系统与导游指南等基础设施服务,要利用现有空间和设施,积极为参观博物馆的人群提供优质的专业化人工服务。同时,还要重视博物馆专业服务的现代手段,积极为市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文物鉴定、文物修复、文物复制、文物摄影、展览设计等功能性服务,让广大民众得到专业性的指导和科普;二是加强讲解宣传服务,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完善导游服务系统,注重讲解服务的特色化,力争做到服务内容个性化、准确化表达,用简洁明了的解说方式介绍,把博物馆陈展的丰富内容进行讲解,并适时与观众产生亲和的互动,尽量减少解说中平庸的表达和乏味的照本宣科,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三是细分游客群体,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如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参观动机等不同的游客提供不同的博物馆旅游服务产品。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以及社会教育培训活动等多样化博物馆服务,让文物向人文靠拢,实现“历史”向“现实”的过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增值。
传统的博物馆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时代的变革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是挑战更是机遇。河南博物院应该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使博物馆突破固有刻板束缚,利用其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打造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体验,增强社会参与和公众认可,实现博物馆旅游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