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关于建设高质量博物馆

作者 讲解员

博物馆架起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博物馆不仅保存珍贵的文物,还是精神文明的殿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传承,这就要求博物馆更加重视观众的体验。另外,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手段也对博物馆在运营、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动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围绕智慧博物馆展开了深入研究,共同探讨建设智慧博物馆的热点难点,本文也对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梳理,探讨了智慧博物馆的特征与发展的必要性,并借此探索高质量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 1 博物馆与智慧博物馆

1.1 博物馆
在固有印象中,博物馆是收藏文物的地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的定义也在不断完善。早期我们认为博物馆是收藏文物和标本并对其进行科研的地方,这个定义主要强调的是博物馆的工作性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也更加注重其公益性质和教育职能,2007年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中也将“非物质遗产”这一类别引入博物馆藏品中,这一举措不仅延伸了博物馆的藏品类型,还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在博物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普遍认同《章程》中给出的博物馆定义,但随着博物馆类型的增加和发展,各博物馆也根据自己特色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修订。
1.2 智慧博物馆
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随后各地相继将“智慧城市”当作科技发展目标,“智慧”这个观念已经延伸到各行各业,智慧博物馆也应运而生。智慧博物馆指的是运用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手段实现“人、物、数据”的三者互联,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交互模式。智慧博物馆的出现使传统博物馆在服务、管理、展示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是一种全新的博物馆体验。可以说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高级阶段,智慧博物馆可以摆脱一些传统博物馆的限制,使信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广泛地传输出去,增强博物馆和参观者的交流,使文物“活”起来。

  • 2 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2021年5月24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指出我国博物馆在场馆建设、文物保护、开放服务、教育传播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然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主要体现在其发展定位、功能发挥、体系布局等方面。《意见》要求要继续推进博物馆的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根据《意见》要求,博物馆的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和统筹协调,坚持开放共享,以科技作为支撑,不断提高展陈质量,全面展示灿烂的中华文明和辉煌历史,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加强馆校合作,普及和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大数据体系的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增进国际合作,打造政治、能力、专业都过硬的国际策展队伍,积极参与国际博物馆的交流合作。从《意见》中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发展是由“量到质”的转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开放的博物馆
我国大多数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馆中珍藏的文物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因此博物馆应该更多地向群众提供精神文化食粮。如文博类图书古籍,群众很少有渠道了解这些藏品,如果博物馆能够向社会开放此类资源,无疑可以强化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性质。虽然我国博物馆已经尝试将部分藏品目录和数字化资源向社会公开,但总体上看已公布的资源总量占比较少,信息也比较简单,无法满足公众对于资源共享的需求。因此,在不干扰博物馆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更多地向社会公开藏品信息及其数字化资源,是今后社会对博物馆的职能需求。
2.2 创新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将博物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作事业目标,积极适应现代社会新发展,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在不违背博物馆原则前提下,可以大胆尝试新事物,用娱乐休闲的方式让博物馆走近更多观众,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如2017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文博类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家宝藏》与全国九家重量级博物馆展开合作,以每集一个博物馆为对象,用故事展演的方式介绍三件藏品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展开对国宝的思考,唤起观众的文化自信。《国家宝藏》的成功说明并不是观众对博物馆不感兴趣,而是需要博物馆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走到群众中去,那么也会有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
2.3 智慧的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基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背景,而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增强的国力给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的转变拱了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人们对博物馆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而言,挑选展品,策划布局,解释说明,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精益求精,除了要考虑藏品的安全以外,还要照顾到周围环境与展品的适配性,保证观众的参观体验。一场成功的展览不仅是能够让观众清晰直观地看清展品,还要把个体藏品串联起来给观众展现一段历史。如果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其中,观众将会与展品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增加观众与展览之间的互动性,观众的体验感也会随之上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展览效果。因此,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可以帮助发挥博物馆之前没有被利用到的功能和作用,这一点不论是对观众还是对博物馆工作者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 3 建设智慧博物馆的作用

我国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面向社会开放以来,每年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次屡创新高,在2017年全国各级博物馆的接待人数已经达到了9亿人次,在2018年更是达到了10.8亿人次。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和运营能力并没有跟上参观人数的增长,所以博物馆不论是在运营、服务、保护方面都急需科技手段的辅助,通过科学规划来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也能让智慧化的工作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节假日等大人流量的情况下保证服务质量和馆藏文物的安全,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和负担。
3.1 借助智慧手段管理库房
博物馆的文物并不是全部展出的,而是有相当数量的文物在库房保存,但文物的年代、材质、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对保存所需的环境条件也不可一概而论,库房里的文物必须按照各自要求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标准和预案。智慧库房不仅要对库房内部的温度、湿度、照明等实时感知,还要对生物群实时监视,同时也包括人员的流动以及文物的移动,这些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分析得出库房状态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并把这些数据保存到云端,方便工作人员的回溯与查看。
3.2 借助智慧手段保护文物
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出土的文物势必存在破损或残缺的情况,特别是纸质的古籍善本、书画碑帖等,还有大量的瓷器、陶器、漆器等也十分容易破碎,所以对于文物的保护主要就是检测与修复。文物修复的手段主要是对文物进行无损伤的检测,包括对霉变、虫害、氧化等情况定期检测并进行数据记录,再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还要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主要是通过对温度、湿度、生物群的检测保证文物所处环境的安全。这些检查手段和数据的汇总都需要用到智慧保护。
3.3 借助智慧手段观看展览
智慧展览指的是运用互联网的高速传输,采用多媒体手段和数字技术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智慧展览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对于博物馆的限制,在线上云展厅,全国各地的观众通过互联网就能随时看到博物馆展览。例如,孔子博物馆官网的“云孔博”栏目,通过数字化3D技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文物,并在旁边附上关于文物的说明,这种形式使博物馆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观众展开互动,让观众足不出户也可领略国宝的魅力。另外智慧展览还包括沉浸式体验、VR虚拟现实技术、智慧展厅等项目。
3.4 借助智慧手段引导游览
博物馆的客流并不平均,每逢节假日博物馆的人流量均会大幅增加,因此通过智能预约、观赏引导、智能导览等都能给观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观众可以在网页上或用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进行预约,也可以查看当前博物馆接待人数,使观众可以有计划地错峰出行。进入博物馆的时候可以用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入馆,避免人群拥堵。智能导览可以合理为观众安排游览线路并进行实时解说,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参观时间,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讲解内容,将原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了解,给观众更好的参观体验。

  • 4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策略

由上可以看出,从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是发展的大趋势,建设智慧博物馆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与难题,只有不断加深对智慧博物馆研究,开发新的技术,加强人员培养,才能为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1 制定智慧博物馆的标准
虽然智慧博物馆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但至今仍没有对其建设标准达成统一,也没有较为完善的建设方案。对此各个国家应该积极响应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推进关于建设智慧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在尊重博物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各国实际国情,加强博物馆的管理和策划水平,从观众的体验感出发,不断提升博物馆软硬件条件,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为国际博物馆事业提供参考。
4.2 加强人才培训
新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博物馆事业来说,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博物馆发展的关键。而智慧博物馆又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素养上面,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选题、策划、展览等一系列能力,还需要熟练掌握高新信息技术;在思想观念方面,相关人员要拥有开阔的眼界和新鲜的活力,能够适应融媒体条件下的文化传播和宣传需要。这种复合型人才正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中坚力量,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才能加快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4.3 深挖博物馆内涵
虽然科学技术改变了博物馆的众多层面,但博物馆
的核心还是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服务性,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不论是传统博物馆还是数字博物馆,或者是发展迅速的智慧博物馆,究其根本是传承人类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地方,这是建立博物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不论博物馆的形态发生怎样的改变,都要尊重博物馆本身的历史底蕴,要明确自身的特点,切不可为了一味地求新求变而忽略文化价值本身,找准自身定位,让科技手段成为展现博物馆深刻内涵的实施途径,给观众带去科技与文化艺术相融合的美好体验,让参观博物馆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能。
5 结语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博物馆事业也不例外。作为文化载体的博物馆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脱离故步自封的状态,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智慧博物馆,为文物保护、历史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