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导览体系的建设—以长沙博物馆为例
智慧博物馆的定义
区别于传统博物馆,从狭义上讲,智慧博物馆突破了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既可以在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展厅实现数字化
藏品的现场展示,还可以通过搭建网上虚拟博物馆实现藏品的在线展示;从广义上讲,智慧博物馆是借助于当代科技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搭建起的一个不断优化、自我迭代的服务型文博共享平台。它能主动突破文博行业的专业屏障,通过大众参与,不断丰富和深化传统博物馆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功能,促使更多的人加人文博共享平台中,加人开放协作、创新活泼、平等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促进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
智慧博物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智慧博物馆建设面临着周期长、流程关联度高、技术更新快和行业建设标准不一等问题。
博物馆导览方式
目前,博物馆采用的导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导览方式。由一名解说员带领一群参观者重点式地解说重要的文物或场景,参观者跟随解说员的脚步,凝神注视文物、聆听解说。
2.手工输人、扫码方式。使用者手工输人展品编号或扫描文物展品二维码,手持导览设备播报相关语音信息。
3.触碰感应方式。使用者通过手持导览设备点触相关触发。
点,激活设备播放对应的展品语音信息。
4.自动感应方式。在展品展位前安装感应发射探头,使用者携带手持导览设备进人该展品的感应区范围内(通常是2-5米)。手持导览设备接到探头发射信号后,自动播报和该展品相关的语音信息。
5.AR互动方式。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应用支持“AR+LBS(地理位置服务)+图像识别”等技术的设备,借助此设备扫描场馆展品或场景,可以给参观者提博物馆教育与公众服务的参观轨迹、文物展品数字化展示、地图导览等信息,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键收藏,为喜欢的展品点赞或分享至朋友圈0通过智慧导览系统,博物馆可以收集到馆观众的各种数据信息,例如:观众的年龄、性别、来源地、喜欢什么类型的展览、在什么样的展品前停留了多长时间、各展品前的人流数据、收藏了哪些展品以及分享的展品等,感知观众参观过程中的参观动态、路径、兴趣热点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归档,对各类信息进行精细统计与分析,运用大数据挖掘,研究观众的喜好,能够为观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智慧导览系统的搭建既能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又能建立后台大数据平台,为改进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四)突出特色,引导宣传
对于导览系统的推广,在注重用户体验的同时,还需结合系统特色制作出极具创意的平面海报来宣传,达到推广的目的。通过极具创意的平面海报来引导宣传推广,效果是很&著的。在资讯泛滥、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创意十足的平面海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给予观众强烈的审美冲击,用灵感勾起受众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
综上,智慧导览正凭借其趣味性浓、互动性强、感知度高等鲜明特征改变着形式单一、氛围沉闷的传统展示模式,为博物馆的展览注入新的活力。智慧导览是一种基于博物馆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感知观众动态兴趣趋向和个性化需求而提供的一种便捷服务。智慧导览使展览可以随动态兴趣演变而产生多模态变化,使核心知识库内容也能够随着大众认知的发展而演变,真正做到了让展览在参观中“活”起来。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博物馆建设的投入力度,强调对博物馆教育与公众服务馆平台为依托,以“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为支撑,借力信息化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了以观众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和人性化服务,为观众提供“智慧型”展览服务。全馆公共空间实现免费无线网络覆盖,采用智慧笔、智能导览机、官方微信导览和AR互动等多种导览方式相结合,其中AR智慧导览系统,是国内首款基于AR技术的全博物馆领域应用软件,观众只要拿起手机扫描文物,就能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和3D互动等多种手段把文物从说明牌上解放出来,让展品以一种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智慧博物馆应有的观展体验。
(二)打通信息孤岛,共享服务支撑
长沙市智慧博物馆建设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数据互通的服务平台。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标准规范,优先采用已有标准和通用规范,修订采用部分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制定操作规则,实现各系统与数据的互联互通,避免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情况发生。对原有系统,要优化业务流程,通过流程把应用、数据有效管理起来,使之贯穿于众多应用系统、数据、用户和合作伙伴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人资金将原有系统重新升级、设计,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共享,保证业务流可以跨系统按照流程顺序执行。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进行长远的统筹规划,考虑不同阶段的局部需求,避免造成各种不同应用系统的盲目引进,同时也避免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发生。
(三)注重个性需求,打造人性化服务
长沙博物馆智慧导览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观众提供“智慧型”展览服务。导览系统充分整合展厅文物、智慧化服务及博物馆后台一体化管理等诸多信息,观众在参观时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者智能终端进行在线互动,定制并查看自己
博物馆学產务未能及时跟进。如:在导览硬件方面,有的导览设备过于追求界面的简洁化,却忽视了使用者是否能快速熟悉并操作应用设备;有的手持式设备未配套人性化耳机,参观者需一直用手举着放耳边听;有的导览设备没有考虑到老年观众群体的特殊性,字体设置过小;部分博物馆未在展厅放置安装使用说明,没有及时设立询问处或安排志愿者指导观众使用操作导览应用软件,导致参观者的体验效果较差。
(四)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博物馆导览应用软件大多出现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平台,通过二维码或链接的方式供观众下载,少数博物馆将导览程序发布到苹果的APPstore,而在其他一些论坛或应用软件商店中难觅踪迹,甚至部分博物馆开发的导览应用软件没有通过网络在线渠道发布,而是安静地待在博物馆的服务器中,等待观众自行下载安装。因缺乏有效的宣传,导致部分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后,都不知道有导览应用软件和设备。
(五)缺乏良好的盈利机制
博物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公益属性,是具有特定使命和宗旨的非营利组织。目前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导览系统都是由公共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然而,国家对智慧博物馆导览应用系统建设的拨款仅限于项目的初始开发阶段,如果后续的维护开发、宣传推广仅凭国家专项拨款,恐怕难以为继。因此,探索适合博物馆自身的盈利模式,是保障博物馆导览应用向前发展的基本条件。
五、导览体系的建设探析
(一)以需求为导向,深化导览方式的整合
利用最新信息技术促进对文物信息的解读和展览的传播推广,是智慧化博物馆发展的趋势。长沙博物馆在展览陈列策划阶段,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经验,并根据观众需求,以智慧博物博物馆教育与公众服务供一个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展览展示场景。
四、当前导览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览方式的单一性
现阶段,人工导览方式在绝大多数博物馆应用最为广泛,但因投人成本高、讲解员(志愿者)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展厅
参观环境变化等,可能给参观者带来诸多的束缚和不便,从而影响参观效果。近年来,许多大中型博物馆开始推出设备式导览,参观者借助展厅移动导览设备或导览系统中的硬件设备,根据自身喜好自由规划自己的参观路线,增强了参观的灵活性,操作简单,通用性强,逐渐成为博物馆讲解的主要方式。但是博物馆可看的展品很多,展品大多以单一的传播方式呈现,而缺乏对展品的深度挖掘,遗漏了展品背后蕴藏着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单一的传播方式和事先预设好的内容,也导致了参观者获取知识的被动性,博物馆也不能收集参观者的及时反馈,形成良性互动。
(二)系统的孤立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语音自助导览、微信导览、APP导览等导览平台开始出现在博物馆展览中。然而,数量众多的导览平台都是基于各自的导览系统,必然造成相互之间在功能上有难以关联互助、信息不能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大部分导览系统都包含共有的基础功能模块,这样势必存在一个重复开发的问题,造成购置信息资源的浪费。最关键的是数据挖掘存在系统瓶颈和壁垒,数据不能充分流动,系统间缺乏有效协作性,微信导览、语音导览、AR赏析等虽然存在业务上的关联,但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
(三)缺乏人性化的配套服务
博物馆智能终端导览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发方对使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考虑不足,故相应的配套
博物馆学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深度融合,深人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从而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博物馆应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人、物、信息高度融合,努力拓宽博物馆导览系统建设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智慧型博物馆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