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

基于共享经济的艺术导览APP《观展伴侣》设计研究

作者 讲解员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移动应用程序应运而生,传统的观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各类观展类 APP 开始出现。观展类移动应用能够实现多种展现形式,在艺术展览馆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公众 理解展览,体验互动,为公众增加更多参与方式。在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都在家里进行,线上平台发挥重要作用,观展类 APP就满足了人们的艺术需求,人们通过移动平台来了解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知识,观展类APP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还有许多需要发掘的空间,比如大众“看不懂”艺术展览的问题,而作者的设计作品《观展伴侣》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设计。

共享经济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经济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现在共享经济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本文主要讲述了共享经济下《观展伴侣》APP的设计研究,首先探讨作品的研究背 景、现状、意义等内容,以及对共享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运用,然后依据痛点研究用户,分析目前艺术爱好群体的对观展类 APP的需求,相关竞品的优缺点,确定用户群体、产品目标;最后讲述设计作品《观展伴侣》的产品定位、风格设计、交互设计的设计方案。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艺术审美的日益提升,逛展逐渐成为了人们空闲之余的娱乐活动,但是“看不懂”艺术展览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如何快捷收集到优质的展览信息以及如何欣赏艺术作品也慢慢成为艺术爱好者们所关心的问题。在北京相关当代艺术展览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人提出当代艺术展览比较枯燥,并且不少人难以接受当代艺术展览。据统计,我国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每年参观人数的增量达到 40%,在 2019 年达到1.6 亿人次,与大量增长的艺术展人数不相匹配的是,专业讲解人才缺失,大量观展人员反映很多艺术展看不懂。从以上调研结果来看,人们在观看艺术展览时往往不能真正抓艺术体验和感动,尽管体会因人而异,他们也需要相对专业人员给予讲解,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扩大艺术视角,感受艺术的魅力。

1.2 研究现状

互联网迅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领域也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传统观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以网站、手机 APP 等为代表的数字艺术场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展示形式。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强劲上升势头,各博物馆、展览馆开始抓住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巨大科技红利,开发适合展览馆工作特点的APP,借助科技力量来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开拓展览推广和传播渠道,增强艺术展览馆文化产品传播的渗透力和辐射面,全面提升艺术展览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成员的教育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 观展 APP 的开发,方便人们了解博物馆,发挥线上优势:线上展览使大众不错过每个精彩展览,及时了解展览信息,制定展览计划等,拉近了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有各种问题出现:比如整体水平良莠不齐,普及程度不高,展现形式单调等,使得观展APP提供的服务与大众的 需求不够吻合,在解决“看不懂”的问题上有所缺失,所以笔者认为目前观展APP的发展并不成熟,还有许多发掘的空间。

1.3 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观展类 APP 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紧紧跟随时代潮流,从中不断提取新的创意。目前市场上的观展APP 类型比较单一,且有许多空缺,随着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会涌入进来,逐渐多元化。用户在线上展览时,会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便捷之处,艺术作品电子化的艺术品图像、VR 展厅等, 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审美体验, 但是不能等同于现场参与, 线上要带动线下,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以美化人,拉近 艺术展览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如今艺术内容已经由过去实用功能的使用转变为符号意义建构和审美体验情感,与观众产生审美体验情感的交互,使用户对艺术展览有所思有所悟才是未来艺术传播和发展的大趋势,这也是艺术导览 APP《观展伴侣》的设计目标。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博物馆、美术馆,通过专业的导览讲解,可以解决观众“看不懂” 的痛点,引领观众感受艺术作品,了解背后的故事,但是很多展览都并不配有展览讲解,对于很多观众都只是了解作品简单信息,拍拍照片打卡,并不能更深入的了解作品。对于许多普通群体来説,他们需要更快捷专业的渠道去了解并参与展览活动,规划观展计划。因此,需要优质、便捷、高效的一体化信息服务的平台,为艺术受众群体提供优质的艺术展览信息以及交流空间,将艺术展览中融入到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观展伴侣》就是一款专注展览活动的艺术导览 APP,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产品提供细致的展览讯息,线上听展、预约导览达人、线上购票等功能,用户也可以在平台关注喜欢的导览达人或作者与他们进行互动。用户在线下与导览者实际交流互动,可以了解并参与更多的艺术活动,提升用户鉴赏艺术的能力。

1.5 实际应用价值

在共享经济时代下,《观展伴侣》解决艺术爱好者及时发布优质的展览讯息,并细致分类,使用户不用害怕错过精彩的展览,线上购票免去用户实地排队购票的麻烦,解决“看不懂”的痛点,同时在平台上对美术馆和展览进行了宣传,从而吸引用户去现场观展,增强大众进入博物馆参观的热情。总的来说,《观展伴侣》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融入到艺术展览中,帮助受众迅速了解信息,力争打造出永不落幕的展览,展现了一个智能、开放、共享的平台,充分发挥人际关系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扩大艺术视角,使观众真正了解艺术作品,多角度的感受艺术带来的现场震撼,和纯艺术带来的内心冲击,从而回归本质,体会艺术的魅力。

二、理论依据

2.1 认知盈余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笔者以美国学者克莱·舍基“认知盈余”的理论为依据进行《观展伴侣》这款产品主打功能“观展伴侣”的设计理念,将艺术群体的知识盈余与时间盈余转化为付费服务,为艺术爱好者提供艺术导览,减小人们之间的艺术知沟。

(1)认知盈余定义:克莱·舍基对“认知盈余”的诠释重点提到了两点,第 一,现在有一大批有学识,有能力,并且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渴望分享才能;在认知盈余的理论中,每个人都有很多认知盈余的时间,即自由时间,这种时间需要有科技发展和人们共享的基础或氛围,最后利用空闲时间和才能,通过人们之间互相的自愿贡献,以及创造和分享,发挥认知盈余从而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

(2)认知盈余理论的运用:根据认知盈余理论,在艺术群体中有大量具备艺术才华的人,可以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将自身拥有的才华作为资源,向给他人分享出来,创造出更多社会价值。因此,《观展伴侣》将拥有艺术才能并渴望分享艺 术知识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聚成一个圈子,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贡献自己的自由时间,大家分享自己的艺术才能,同时也在受益别人的知识,大家相互提升, 享受艺术。

2.2 共享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 以共享经济为平台的各种共享产品和技术开始兴起,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参与者的消费使用行为。

(1)共享经济定义:共享经济也叫“协作经济”、“分享经济”,是建立在实体企业产能过剩和高度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将海量资源进行平台整合,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完成供需匹配,最终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共享经济将社会大量分散、闲置的资源与认知盈余,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合、再次利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共享经济具有三个特征:第一,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依据云计算、大数据、 移动支付等技术提高用户的分析能力,保障了产权交易过程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进而提升平台的运营效果。第二,使用权交易,不是完整的商品权利交易,是一种使用权的共享,并非纯粹的使用权交易。在共享经济下,通过使用户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用而不占”来强调资源的使用权重于所有权,从而实现资源的社会化使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三,协同效应,在共享平台积累了海量资源的基础上,平台的个体可以通过协同合作 进一步促进社会创新,产生新的价值。在这种形态下,共享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知识传播的方式,各种新媒体知识付 费平台把用户连接在一起,用户在平台订阅知识并积极给与反馈,使信息保持快 速增长的状态,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对知识生产和传播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共享经济理论的运用:《观展伴侣》提供的有偿的导览讲解服务是艺术方面的知识传播,也属于知识付费平台,一部分用户通过平台用自己的艺术展览 知识提供有偿的导览讲解服务,而另一部分用户通过付费来享受服务,获取艺术 知识。总的来说,《观展伴侣》将专业知识转化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聚集、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对知识进行有效传播。

三、艺术导览APP《观展伴侣》前期调研分析

3.1 用户研究分析

在进行设计工作前,需要对用户进行定位,这样对产品的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对艺术展览感兴趣才会关注展览信息,所以《观展伴侣》的用户群体定位为艺术爱好者,从而进行用户访谈,来得出用户实际需求,前期对大量艺术爱好者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有普通艺术爱好者、专业爱好者。笔者最初从相关资料的调查中得出痛点与创新点,从实地调研、用户访谈中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从用户计划参观艺术展览到实地参观展览的体验来得出用户实际需求,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观展伴侣》的服务设计方案提供基础。

3.2 竞品分析

国外主要竞品:国外观展类 APP,大多以博物馆为主体进行的开发设计,内 容多以开放时间、展览地点,以及详细的展览内容介绍为主。对于一些文博爱好者来说博物馆 APP 是他们更关注的观展软件,此类 APP 大多为博物馆展示自身的 展馆馆藏资源、售票、导览等制作,以图片展示为主,通常会附有展品详细的内 容介绍及位置说明,用户可以从博物馆 APP 上参观博物馆,例如法国卢浮宫《Mus ée du Louvre 》资料全面丰富,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节,同时介绍详细,精准到馆藏位置,馆内还有指引,方便用户在逛卢浮宫的时候可以实时看到介绍,但是缺少互动性。 而展讯类 APP 主要分析了《Exhibitionary》,这是国外一款展览宝典,它的特点 是比较小众,因为里面大多为小众的艺术家所办展览,目前适用于伦敦、纽约、 北京等十个艺术城市。用户选择城市之后,可以查看到当地正在举办的艺术展览, 定期更新五个最值得去的展览以供用户参考。

国外主要竞品:国内主要分析了的《每日环球展览》(又名《iMuseum》)和 《私人美术馆》(又名《VART》)这两款比较优秀的观展移动应用,定位清晰, 实用性强,笔者主要以这两个竞品来进行分析,分别从产品简介、产品信息架构、 产品风格特点、产品优缺点等方面来阐述。

(1)《每日环球展览》:这是一款集合全球博物馆、艺术展览的展讯类产品, 它的特点是对展览展讯的发布尽可能的覆盖全面。用户可以通过这款产品欣赏来 自全球各个城市与地区的艺术作品,时刻了解到周围进行的精彩展览,制订观展 计划,记录分享自己。这款应用优点是针对性强,展讯比较全面,商业定位明确,在设计上简洁易懂,使用户一目了然,方便使用,不足之处是功能比较单一,活动推送功能尚不完善,内容服务缺失,不够丰富,而且社交化不足,用户的互动性少。

(2)《私人美术馆》:这款移动应用是私人美术馆以展览信息为主的艺术导览类 APP,内容服务与展讯完美结合,对展讯相关内容做了相对全面的分层次介绍:从艺术家、内容、专题等不同角度切入,内容丰富,查找便捷。这款APP也 有发布全球的艺术展讯,但不够全面,主要为国内外一线城市的展讯,其主要特 色在于线上展览,电台主播似的语音讲解也吸引了许多用户,还有有社交空间可以交流分享。其风格特点在于整体为卡片化设计风格,以图为主,字为辅,用艺术作品图片和展览主题文字吸引用户一直滚动下去,浏览更多展览内容。运用抽屉式导航,分为横竖栏,横栏将展览、专题、购票、动态四个更重要的模块突出来,竖栏则将模块更全面的列出来,节省页面空间,方便用户了解到最新、最热门的展览。页面之间衔接自然,各级页面的模块多层次链接,将竖栏隐藏的功能体现出来,用户可以逐渐运用到这些功能。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