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8日

普陀山风景区智慧管理云平台应用研究

作者 讲解员

一、研究背景

2006年9月19日国务院令第 474 号发布《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三十九条指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16年 12 月 7 日,国务 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在“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保障体系”一章中,率先提出“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一节,足显其重要性。旅游要发展,改革要先行,改革要深化,体制必变革。规划中把“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放在深化改革的首位,主要是因为体制机制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管理游客和服务游客,推动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责权匹配,构建合理的景区利益分享机制,提高景区运营的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实现保护景区环境,提高安全保障,降低发展风险;而旅行社的改革重在推动旅行社、导游和协会系统性改革,提高社会对旅行社和导游的评价能力,增强旅行 社的社会化程度。

根据这两个顶层规划及设计文件,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陆续进行了景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完善,体制改革的一般模式都是组建景区管理机构(比如景区管委会),然后通过采取股份制形式,新组建风景名胜区相应的旅游公司,负责景区范围内门票以外其他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景区管理单位和景区旅游开发公司各司其职、紧密合作、相辅相成、利益共享,在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方面也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平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实现系统集成应用和数 据交换与共享,努力提升景区的服务能力和游客体验。2019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发布了《2017 年度中国 A 级旅游景区统计便览》,统计称 2017 年全国A级景区共 9450 家,2017 年的增长率为 9.14%,全国5A级景区就有246 家,全国4A级景区就有3021 家。

A 级景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风景区管委会模式管理,根据不完全统计,5A 级名胜风景区 90%以上都是通过政府管理部门(风景区管委会)统一负责管理。有的是直接作为区县一级政府单位,比如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龙虎山风景区管委会,有的是作为一级政府单位的派出机构,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文局)、普陀山风景区管委会、三清山风景区管委等。普陀山风景区管理单位是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普陀山景区管委会),是舟山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类似普陀山景区管委会管理机构既有类似由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又有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的职责。

在互联网浪潮下,旅游业悄然转型,以“互联网+旅游”思维为引导的智慧 旅游、智慧景区、旅游 O2O 备受关注与推崇,国家也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各 名胜风景区建设具体各自特色的智慧景区。但传统景区实现智慧化、信息化建设 也成了一件庞大、繁重的工作,尤其是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比如云平台、 大数据、移动互联及数据共享与交换等方面,许多景区感到无从下手,虽然有一 些现成的智慧景区案例可借鉴,但是各地云平台、信息化建设基础以及管理模式 不同存在很大差异。本论文主要针对由一级政府管理部门(风景区管委会)模式 下,提出建设智慧景区总体架构和系统建设方案。 建设智慧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2015 年 9 月,国家 旅游局发布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到 2018 年,将推动全国所有 5A 级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旅游景区”;到 2020 年,推动全国所有 4A 级景区实现 免费 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智慧景区是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以物联网为依托,以大数据、智能感知设备、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

截止到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和资源建 设自己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依托于已经建设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整合互联网相关 资源,打通景区内部、外部相关业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基于云平台实现生长式或 接入式的业务系统和数据融合,全力打造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旅游”引导下的智慧景区整体系统建设方案。

二、研究意义

不断发展、加热的旅游行业让一部分旅游景区投资及管理者越来越浮躁,急功近利,把绝大部分精力统一放在营销及宣传活动上,反而对景区的管理和服务建设却不屑一顾。旅游业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核心在运营,景区内外部联动运营管理的力量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游客满意度,是景区永葆青春及活力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理论研究意义:自从国家推进“互联网+旅游”和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 工作以来,针对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旅游行业研究的重点和热门话题,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前人对于智慧景区建设仍缺乏对基于智慧管理云平台基础上的智慧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全面理解,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目标是促使基于智慧管理云平台的智慧景区理论更加完善,丰富基于云平台建设智慧景区发展的理论。

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开展对基于智慧管理云平台智慧景区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基于智慧管理云平台智慧景区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等问题,以普陀山风景区为例,研究基于智慧管理云平台智慧景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同时也由政府管理部门(风景区管委会)管理的风景区在智慧旅游、智慧景区的旅游管理发展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

智慧景区管理云平台是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以智能感知设备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特征的景区信息化发展新模式,目标是以游客为中心的高效、智能景区的信息化服务。智慧景区管理云平台汇集全区内部及外部各个子系统,从而打通区内一座座数据孤岛,进而形成数据链,再而形成区内大数据,最终实现数据跨部门、跨区域的交换、共享,最终为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及运行效率提出指导建议,提升游客满意度,探索智慧景区建设对旅游发展的 促进作用。截止到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和资源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依托于已经建设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整合互联网相关资源, 打通景区内部、外部相关业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基于云平台实现生长式或接入式的业务系统和数据融合,全力打造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旅游”引导下的智慧景区整体系统建设方案。

(一)景区智慧管理云平台研究现状

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学者、政府和相关政府机构,都已经充分意识到景区智慧建设给旅游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旅游业的发展空间,许多景区都尝试开展了相关方面的景区智慧管理云平台建设,目标是实现景区内智能化管理和大数据自动共享与交换,统一为游客提供相关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

(二)景区智慧管理云平台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景区智慧管理云平台建设中,只有少量的旅游平台数据比较全面, 智能管理能力较好,且与用户及时交互与反馈。大多数景区的管理平台还不规范,基本情况是在景区局域网内或者部分各领域功能各自独立运营,数据不能自动共 享和交换,不能互联互通。根据对一些 5A及4A 景区的访谈及了解,一个5A风景区在用的信息化系统都在 20 个以上(包括中央、省市县等单位统配软件),有的甚至更多,达到 40、50 个,主要包括景区的 OA 办公、资产管理、清产核 资、核算管理、报表管理、决算管理、人事管理、薪资管理、专项项目管理、预 算管理、地方债务、景区内外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 APP、党建、大屏展示、预警监控、票务管理、电子商务网站、移动商务等等,这些信息化系统或 者按照领域块基本都是不同厂商开发、各自运行。形成了景区管理各个“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关键各系统间的数据和规范各自为政,不能实时共享,涉及到某些数据必须要共享和汇总时,只能通过线下 Excel 表等形式导入导出进行 统计、汇总。 这些信息化系统或者按照领域块基本都是不同厂商开发、各自运行。形成了景区管理各个“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关键各系统间的数据和规范各自为政,不能实时共享,涉及到某些数据必须要共享和汇总时,只能通过线下 Excel 表等形式导入导出进行统计、汇总。通过详细的调研及分析,目前智慧景区建设中还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

1. 景区的综合管理和信息共享能力较弱

现阶段尽管许多景区智慧旅游平台通过物联网等终端设备将景区的智能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但对于景区感知设备所获取的实时信息的综合应用及展示能力较弱,需要建立一个综合完善的景区旅游智慧管理云平台将景区所有的信息组织和管理起来。

2. 景区管理提供的智能化管理决策不够精确

目前在道路交通、城市管网等许多领域通过建立缓冲区对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进行分析,能够较好地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问题。但是很少有景区将缓冲区分析应用到景区突发事件的管理调度上,并且这些平台仅实现了景区某些方 面的管理,对景区的整体概况不能全面掌控,当面对景区突发事件时,景区管理平台只能做到预警提示和简单的管理决策,不能及时地为管理员分析提供突发事 件的影响范围以及影响路段,在调度上不能考虑景区的实时概况,因此在管理调 度上还有待完善。

3. 景区智慧旅游平台的服务推送比较单一

在电子商务领域许多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推荐系统,通过推荐算法能够为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商品信息。但是在智慧旅游领域由于景区景点和服务设施信息以及景区实时管理数据部分开放,许多旅游平台只能提供景区旅游服务信息中的一部分,景区景点具体情况以及景区服务设施情况信息缺乏。另外,由于游客大多是第一次访问平台,推荐系统的冷启动问题难以解决,当游客进入景区后无法基于游客的位置提供全面的景区服务信息。

4. 景区智慧旅游平台综合性强度较弱

目前旅游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旅游服务软件和提供部分旅游服务的其他领域软件平台,比如基于景区导航、住宿预定、车票预定等服务平台,但是这一类信息服务的应用只能为游客提供单个或几个方面的服务,不能为游客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景区旅游服务。

四、景区智慧管理云平台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智慧旅游

智慧景区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智慧景区概念首先要理解智慧旅游相关的相关概念。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4G/5G 新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新一代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平台化、集约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二)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指景区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同时整合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及旅游景区内部、外部业务系统及大数据资源,实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分布式网络及 数据库系统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服务器组成的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云计 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 演进并跃升的结果。所以说云计算技术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指用来构造 应用程序的系统平台,其地位相当于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称为云计算平台 ( 简称云平台) ,另一方面描述了建立在这种平台之上的云计算应用( 简称云应用) 。

云计算平台可按需动态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部署服务器; 这些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或者虚拟的。云计算应用指一种可以扩展至通过互联网访问的应用程序,其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使得任何用户通过适当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与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云计算应用。智慧旅游的云计算建设须同时包含云计算平台与云计算应用。目前,智慧旅游实践中经常混淆了云计算平台与云计算应用两个概念,如“旅游云”、“旅游云计算”、“旅游云计算平台”等。实际上,云平台具有某种程度的具体应用无关性,因此智慧旅游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应侧重于云计算应用,如研究如何将大量、甚至海量的旅游信息进行整合并存放于数据中心,如何构建可供旅游者、旅游组织( 企业、公共管理与服务等) 获取、存储、处理、交换、查询、分析、利用的各种旅游应用( 信息查询、网上预订、支付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旅游中体现的是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以及一种资源优化的集约性智慧。

(四)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物联网是基于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和新平台技术架构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 国际电信联盟,ITU) 。从定义上讲,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红外感应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GPS) 、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智慧旅游中的物联网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旅游应用的扩展以及泛在网的旅游应用形式。如果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旅游应用为“线上旅游”,那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旅游应用则可称为同时涵盖“线上”与“线下”的“线上线下旅游”。物联网技术突破了互联网应用的“在线”局限,而这种突破是适应旅游者的移动以及非在线特征的。泛在网是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即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利用现有的和新的网络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无所不在 的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及使用等的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基于物联网的旅游应用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现了泛在网“无所不在”的本质特征,而这种本质也是适应旅游者的动态与移动特征的。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