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

智慧博物馆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作者 讲解员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前行的每一步。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文物凝 结了千百年来的文化 精华,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历史内涵。智慧博物馆能够将历史文化进行生动的展示,还能通过多元的宣传手段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诠释。因此,“互联网+博物馆”模式能够对人们生活中最接地气的风俗或实体进行多元化的展示,让文化宝藏能够在新的时代得以发展。
一、智慧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作用
(一)智慧管理—最大化地实现了藏品、资产与工作人员的科学化、有序化内部管理重点围绕的是对藏品、财产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利用本体实时定位和识别、藏品智能化日常巡查等相关技术手段,让藏品的管理风险有效降低。在藏品档案和本体脱钩问题中,能够进一步解决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清等相关问题。在财产的资源管理方面,结合博物馆的主要业务需求,为大型科研设备与资金等实体资源配置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提高财产的使用绩效。人力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主要是为更好地实现人员绩效的科学化管理以及人才的梯队化建设等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智慧保护—真正实现了文物保护的“预防为主”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提出使传统博物馆的藏品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都能实现智慧化。其中的智慧保护是在智能感知技术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博物馆藏品本体的健康状态和影响
因素,从而形成馆藏体系,包括分析、诊断以及处理等。另外,监控馆藏品的实际情况与影响的因素,能在文物被损坏前及时掌握馆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保护体系。例如,很多博物馆在展厅设计了环境传感系统,借此对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壤的湿度、大气的温度、光照紫外线以及二氧化碳等,从而更加有效地对相关数据作出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分析。另外,物联网技术如今也开始在文物藏品管理工作中得以应用,通过建立文物和装具的关联系统,让每一件文物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明。RFID标签与文物藏品的相关数据相结合,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及时地获取文物的信息,且自动检测系统可以为文物的有效管理提供重要的凭据。这种智慧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融合了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之间的界限,可以将其直接推进精细化的运作阶段。
(三)智慧展览—使文物展览
更加“知识渊博”与“善解人意”传统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观众的参观需求,相关文化的传递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向大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物文化。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能促进博物馆的服务,在管理与保护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博物馆的服务不断升级。大数据可以对环境、人员以及藏品进行精准的识别与追踪,并对其展开管理,从而实现高效能、低成本且可拓展的目标,让博物馆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灵活且高效。大数据对智慧博物馆产生的大量时变的数据,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甚至深度学习的相关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了
较为个性化的服务,让博物馆掌握了更多的文物资源,并使其实现相关信息的精准匹配,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加有针对
性的人性化服务与引导。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实体博物馆实现了与虚拟博物馆的有机融合,让博物馆的相关业务
以及各项活动都能高效便捷地开展,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智慧共享—实现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博物馆内藏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都应该是其对藏品进行取舍的标准,而不同博物馆的收藏方针各不相同,每个博物馆都应重视藏品的历史价值,并按照编年顺序将相关系列的缺漏藏品及时补齐。博物馆之间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鉴”,在交流中加强资源的共享,让不同地域
的博物馆之间及时沟通,彼此吸收可借鉴的个性化内容。对新兴的馆藏品进行交流和借鉴,要更加注重藏品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综合背景等,旨在明确其能否做到激发人们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为了让馆藏品的社会价值更高,博物馆之间应加强借鉴,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展示平台互相了解,并且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摒弃较为落后的馆藏理念,充分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优化,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实践与趋势
智慧博物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蕴含丰富的历史内涵。通过先进的技术为社会构建认知文物的信息平台,并且在新的时代中,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精神是智慧博物馆的整体发展目标。
(一)以知识图谱技术为重点发展方向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文物数字化过程中,通过对文物信息开放渠道的拓宽,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共享。向大众公布博物馆收藏文物的信息数据,有效地加强公众对馆藏的了解,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以此来满足群众在参与中产生的多元化需求。现阶段,随着数字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知识图谱技术逐渐成为智慧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图谱被应用在各大博物馆中,其本身突破了各大博物馆之间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数据端的多个博物馆间的融合。
(二)AI+自主语音导览
当前阶段,全国的博物馆都应用了语音导览系统。语音导览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的引导讲解。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最终目的即进行欣赏以及高效学习,因此,参观导览的优劣直接影响参观者的参观感受以及学习体验。智慧博物馆的导览设备应做到为参观者直接提供相应的参观方案,并能通过对AI技术的引用为观众提供更加高效的导览服务。当前博物馆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移动设备去感应展柜旁的感应点,并播放讲解语音。这种导览没有实际的图示提供引导,容易在感应过程中发生路线混乱或感应方面的错误等问题。应用AI技术和实景地图与语音讲解将其做成App,可以让观众获得较为直观的导览体验。

(三)以可视化数据定义馆内收藏理念现如今,大多数观众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且更加渴求了解博物馆呈现出来的文物文化。博物馆正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化知识载体。数据的可视化相关技术能对博物馆的陈列理念以及收藏理念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完善,馆内的藏品将形成更加多元的展览形式,让实体藏品和相应的电子信息相结合,以更加丰富的形式传达馆内藏品的信息内容。可视化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未来会更加完善,博物馆藏品的可视性、趣味性能被进一步提高,能更好地让公众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对馆内藏品进行了解。
(四)依托用户画像和互动交流提升参观体验除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其向大众化方向进行转型的另外力
量还有科技公司。科技为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连接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AR、移动互联网、
VR以及人工智能等,都被应用到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中。在收集展览对象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用户的画像,对展览
对象的基本特点及其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提高展览信息推送的精准性。提前对展览品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收
集,并对其展开学习,能够较为准确地为观众提供相关问题的答案,具体可以对历史和相关展品的创作技法进行介
绍,在互动体验中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五)传播个性化文化让博物馆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博物馆成了热门旅游地,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
会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中展品的可持续性及其可观赏性,让公众更加有兴趣了解历史文化,并对进一步的了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博物馆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传输方式和渠道,并且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其传播与推广逐渐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馆内的文化内容涉及面更广,蕴含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博物馆将通过对互联网内容的建设以及对舆论的预期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同时,当代观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个性、差异化的需求将在不久的将来被满足,并得到一定的反馈。未来的博物馆将不仅是历史文物的展示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其呈现出来的文物将更加生动、灵活且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精神素养也得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博物馆不应该只是一个收藏文物的场所,其存在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美的感知。为了更好地提升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在科技的促动下,博物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虽然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实现智慧化任重而道远,但随着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与尝试,将来必定会实现数字化转向智慧化的完美飞跃,进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智慧展馆里智慧讲解的标配: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  分区讲解系统